三国官职介绍(6/9)
国库)治事,每曹设尚书1人,第三品⌒书之下设侍郎、郎中等官,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都官、中兵、外兵、都兵、别兵、骑兵、考工、定科共二十五郎,协助尚书分领诸务。
[编辑]中书省
中书监、中书令,俱为第三品,但是中书监地位较中书令为高。曹操封魏王,于魏国置秘书令、秘书丞,管理机要档案并起草文书。曹丕称帝后,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另置中书监,置官署称中书省⌒书省掌机密与草拟诏令,遇有机密事宜或紧急事务,中书省直接发出诏令交有关官员执行◆官有通事郎,第五品,后改为中书侍郎(或作中书郎),掌起草诏命。
[编辑]侍中寺
侍中寺,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置,以侍中与给事黄门侍郎为长官,掌门下诸大夫、郎。曹魏以侍中为主官,第三品,置4人,以其中资历深的一人为祭酒√中同时也是加官的一种,作为加官授予的侍中没有人数的限制√中的主要职务就是陪侍皇帝左右,随时规谏得失,同时作为门下主官节制其他各类皇帝侍从。
曹魏门下诸官有:
散骑程,第三品。此官的前身是西汉的散骑、程和东汉的中程三种官职,曹魏合并为散骑程,置四员,年资深的为祭酒、骑程也用为加官。
给事中,第五品△汉为加官,掌顾问应对,位在程下;东汉废此官,曹魏复置,或为正员,或为加官,无定员。
奉车都尉,掌乘舆车驾♀马都尉,掌副马★都尉,掌羽林从骑,皆第六品♀三都尉在汉时均属光禄勋,曹魏却是加官~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皆第七品。曹魏时均脱离光禄勋,改隶侍中,掌顾问应对。
[编辑]秘书监
秘书监,第三品。管理艺文图籍,下设秘书丞,第六品;秘书郎,虚郎,第八品。
[编辑]九卿
曹操建魏国之初,因为不能与天子匹敌,所以只设立六卿。曹丕称帝后,沿东汉制度置九卿。曹魏九卿与汉朝相比,除了职权大大缩小之外,最主要的变化是将光禄勋所属的文职侍从官全部改隶侍中,光禄勋仅仅管理武职侍从官。此外,曹魏非池视屯田,在光禄勋诸中郎将之外特设屯田中郎将,下隶典农芯、典农都尉分驻各地负责屯田事务。
曹操立曹丕为储的时候,任命他为五官中郎将,名义上是光禄勋属官,但副丞相以治百官。曹丕称帝后废。
[编辑]曹魏的地方政府
三国时代,由于战争的需要,地方官员往往兼领军队,指挥作战,所以他们的权力较前代膨胀了很多∴对于地方官员的强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约束力并不总是可以保持,尤其是在三国边境和反复争夺的地区。
三国时代,曹魏、蜀汉、东吴均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编辑]州制度
曹操以司隶芯所辖地区置司州,这是十三州中最后正式命名的州【州辖三辅、三河、以及弘农等七郡【隶芯的属官有参军、都官从事、功曹从事、诸曹从事、部郡从事、武猛从事、督军从事、主簿、录事、门下书佐、省事、记室书佐、诸曹书佐等【州的设置在曹丕称帝之后延续了下来。
司州之外,沿汉制将所控制的幽凉兖冀并徐青豫八州析置为十一州,合司州为十二州¤刺史(间改州牧),作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地诸州刺史不加将军号、无节,第三品,俗称单车刺史(带假节、持节、使持节衔的刺史出巡另备一车以载皇帝赐予的节)。边地诸州刺史根据本地区军事重要性和刺史本人的身份,分别授予假节、持节、使持节、督×州诸军事、都督×州诸军事的头衔,节与督、都督可以分别组合。节衔的不同表示权力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