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官职介绍(5/9)
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芯又称盐府芯□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亦置,主管何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追问:好复杂复制的?整理一下下嘛!
+1已赞过
满意答案天弜神瑛13级2009-07-24
曹魏官制
曹魏的国家体制脱胎于曹操所建魏国体制。曹丕称帝后,将魏国官署与东汉的既有官署合并,之间产生了曹魏的国家体制∩于曹魏的建立系汉献帝禅让的结果,所以东汉的旧体制基本得以濒。曹魏官制的特点是将曹操秉政时期的“外重内轻”结构改变为“外轻内重”结构∩此,尚书台的权力由最高峰开始下滑,逐渐成为最高执行机关√中得以成为政治权力的中心‖时,中书省也建立起来,历经两晋、南北朝,在隋唐时期正式发展成为著名的三省六部制。
[编辑]曹魏的中央政府
曹操取得东汉执政权力之后,任丞相职以表明自身地位的崇高,但是他没有简单的恢复西汉时期的丞相制度,而是直接将原属少府体系的尚书划转到丞相府官职序列∩于东汉制度里,尚书是实际的政治权力中心,所以这样的措施堡了曹操对朝政的控制,同时也无需对既有制度做很大的修订♀样,尚书由原来的内朝官转为了外朝官♀种变革,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一次重要的变化〔可以说,是尚书省的正式建立。
据《魏书》记载,曹操的尚书初分为东曹、西曹、法曹,后来逐渐增置各曹,成为后世各部的发端。建安十六年(211年),魏国初建,始置尚书、侍中以及六卿⌒书从东汉的中央官署变为藩国官署,仍然掌握中枢权力,体现曹操逐步建国以废汉的策略。
曹丕代汉之前,控制中央军队的是中领军和中护军,都是丞相的属官≤命出征的时候,任命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统军,号四征,品秩相当与六卿。此时大将军官职濒,但是没有实际权力。
曹丕称帝后,任命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旋改司徒。曹魏以宗室辅政为制度,尊亲辅政时,称大丞相,第一品;其他或设丞相,或设司徒,第二品,废置不定。官职以品论高下,是从这里开始的,一直延续到民国建立。
曹魏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都不滴实际职务,在每月初一、十五奉诏入殿讲议朝政〔由于三公不再负责政务,所以汉朝策免三公以应天变的制度也在曹魏时期废除↓公均开府置官属,这些官员虽然没有实际职务,但是都是一时清选,可以参予朝廷事务的讨论,是官员升迁的很好的基础。
[编辑]尚书省
曹丕称帝后,尚书不再是丞相属官,成为独立的政务机关⌒书省设尚书令一人,第三品,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第三品∩于中书省的设立,尚书省不再决定政策,改为负责具体国务的处置÷设五曹:吏曹(掌官员迁调)、左民(掌人民户籍、税赋)、客曹(掌属国事务以及与东吴蜀汉的外交事务、五兵(掌军官选任与军队训练)、度支(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