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八百二十四章 阿拉伯商船(4/4)

色黄金”。

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在追求华夏来的瓷器。

而在18世纪初,欧洲大量从华夏进口外销瓷,甚至导致很多国家财政拮据,不少国家还呼吁抵制华夏货,而私底下,想尽办法“山寨”华夏瓷器。

实际上,对华夏瓷器的仿制更早就有,马可-波罗的日记里就记录了瓷器的存在,回欧洲后还大为宣扬瓷器的好处,助推了欧洲人的热情,其中尤以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最疯狂。16世纪就仿制,但很快因为资金耗费太大,很快就停了下来,目前传世的只有60多件。

后来荷兰、英国、法国、普鲁士等国纷纷跟上,开窑建厂,继续模仿。

为了得到华夏瓷器生产的秘密,欧洲国家还前赴后继一般不断派出间谍,专门刺探华夏瓷器生产的情报。

经过两三百年的前赴后继,欧洲人才成功。

华夏大唐那会,阿拉-伯世界文明还算好的,欧洲正在黑暗时期的中世纪早期煎熬呢,老板这么说,美国伙计们得认。

但有个问题,是空下来的菲利普船长提出的异议,或者说是对一个明显不符合常理的情况的疑问:“老板,要是下边的是阿拉-伯货船,它怎么跑这来了?”

是呀,这可是个问题!

这里是勿里洞岛海域,如果这船从华夏出发后要去中东地区,它就不该在这里出现!

这里远离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按照通常海上丝绸之路航行的路线,商船应当绕过现在的新加坡,之后穿越马六甲海峡。

但海底下那艘船却向东南方向偏航行驶了300多海里,这不符合常理。

它是迷失了方向,还是被风浪吹得偏离了航线,或者是要去爪哇海的某个港口?

对于船长先生的疑问,张楠给出了“符合常理”的解释后,一指几海里外的货船,“泰兴号是为了躲海盗沉了,下边这艘或许是被海盗劫持了。

海盗嘛,自古就有,这些瓷器可是价比黄金,换成是我,我也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