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015 永和五铢(3000)(3/3)

晋之时,朝廷就以曹魏旧钱通行,而不另铸新币。

到了东晋,依旧没有统一的币制,各地大行私铸之风,其中尤以王敦麾下参军沈充所铸的沈郎钱最为知名。

但地方私铸货币,标准不一,难免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

如今桓熙治蜀,自然打算另铸新币。

他召集匠人,在成都城外修建造铸币厂,铸造五铢钱。

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九月十四,第一批新钱出炉,桓熙与定西幕府长史郗超一同前往铸币厂视察。

铸币小吏为桓熙奉上一千枚新钱,虽然此前已经称过了重量,但他还是提心吊胆。

桓熙有言在先,每一千文,需重四斤二两,若是出了差错,便要将他治罪。

“府君,这里正是新出炉的一千枚新钱,还请府君细数。”

桓熙闻言颔首,当即让随他前来的小吏上前清点,不久,小吏回禀道:

“府君,正是千枚,不多不少。”

“称重吧。”

桓熙吩咐道。

小吏应诺一声,当即为新钱称重,郗超凑上前去察看,回头笑道:

“主公,确实是四斤二两,分毫不差。”

铸币小吏不禁松了口气,桓熙夸赞道:

“你做得很好,我不会吝惜赏赐。”

小吏大喜,连忙谢恩。

桓熙摸出其中一枚,钱上刻着永和二字,永和既是当今天子的年号,也是新币的名字,即为永和五铢。

自桓熙验收过后,城外的铸币厂日夜赶工。

当永和五铢被大量生产之后,桓熙终于颁布政令,废除成汉旧币汉兴钱,在蜀地专以永和五铢通行。

同时在各县开设兑换处,供民众以旧币的实际价值兑取新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