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渤海人的野望(二)(2/3)
防御设施,与冲进城内的周军做最后的决战。
预设阻击阵地、几乎遍布城内所有有利位置的弓弩手,以及为了复国而视死如归的勇悍精神,小小的宁州新安城、区区两千训练不足、装备一般的守军,凭着一腔热血硬是与周军周旋了大半天,自上午巳时初直打到傍晚酉时末,才被兵力、火力、装备、训练皆占绝对优势的对手彻底消灭。为此,周军付出了超过两百人的伤亡,而得到手的却是一座满目疮夷、处处残破的弹丸小城。
渤海守军的顽强、攻城过程的艰难、投入与收获的不平衡,令站在宁州新安城北门残破城墙上观看全城形势的邹振远不但没有任何破城的喜悦,反而有些忧心忡忡。如果宁州南面的复州、苏州以及东面的镇海府、穆州等州县也是这般麻烦,不但整个北伐之战结束时间要向后拖延,而且还会影响对原来辽国与高丽之间边界的巡视与保护行动。所以,邹振远一面命手下尽快完成打扫战场、安抚百姓等工作,一面下令加紧审讯被俘的渤海守军,务求从这些人口中得到渤海人突然与周军对抗的原因,以及方才新安城守将所谓“渤海复国”一说的真实性。
事实证明,无论哪个民族或者部族中都有软骨头的存在。经过突击审讯,相关情况很快便被送到了邹振远的手中。
根据俘虏招供,此番宁州新安城渤海人对抗周军的行为完全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其幕后黑手很可能就是目前托庇于高丽人羽翼下,已经改名王继的原渤海国王、亡国之君大諲撰之子大光显。而且,被王继(大光显)鼓动参与所谓“渤海复国”的不光是宁州,南面的复州、苏州,东面的镇海府、穆州等渤海人相对较多的原渤海故地也在其中。实际上,就连自己之前轻松接收的嫔州、海州、耀州、辰州等州县也有王继(大光显)的亲信、心腹在活动。只是后者渤海人所占比例较低,无法形成足够的势力,这才不得已暂时蛰伏起来,以待形势变化。
尽管由于被俘渤海人官职较低,无法接触到更加核心的机密内容,不能提供王继(大光显)所谓“渤海复国”行动的全部阴谋。可光是目前得到的消息,就足以令邹振远心惊肉跳的了。一来,既然王继(大光显)已经串联了几乎整个辽东半岛上的渤海遗民,那么自己此番南下接收行动势必阻力重重,就算可以依靠周军的强大实力暂时压制住渤海人的反抗,朝廷对这些地区日后的治理也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来,既然王继(大光显)能够串联辽东半岛上的渤海遗民,那么就不能排除他同样会派人去煽动辽阳城以北、原辽国东京道各州县中的渤海遗民参与到其所谓“渤海复国”的阴谋中来。虽说这些州县中的渤海人数量并不占大多数,但真要闹将起来,对于地方官府来说也绝对是件麻烦事。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渤海人闹事,势必会令那些不甘心辽国灭国的契丹人、那些对后周朝廷阳奉阴违、摇摆不定的女真人,以及不愿失去往日权势地位、想要继续享受此前的高官厚禄的亲契丹汉人们蠢蠢欲动、借机生事。换句话说,如果处理不好王继(大光显)的所谓“渤海复国”阴谋,十五万周军浴血奋战三个多月的北伐之战的胜利果实便会大打折扣,甚至为今后后周朝廷对这里的统治埋下重重隐患,令辽东半岛乃至整个原东京道都陷入长期的动荡与混乱之中。
是以,在得到相关审讯结果之后,邹振远第一时间便派快马将相关情况及自己的意见告之坐镇辽阳城的黄海,并经由他手即刻电告开封,交委员会定夺。
有关辽东渤海人异动的情况自然引起了委员会的高度重视,王崤峻等人经过商议,一方面同意了邹振远兵分两路,派一支快速部队立即赶往鸭渌水(鸭绿江)一线,巡视原辽国与高丽边境,既阻止藏身于高丽境内的王继(大光显)铤而走险,直接出兵辽东、搅乱局势,也防备高丽人趁乱北进,蚕食原辽国领土。另一方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