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93章 药石难医(2/6)



能拿到这样的成绩,也和他用心出力的关系分不开。

吩咐完了一切,他便带人走出东河屯,继续对村外的水利土壑进行建设了。

只要水渠弄好,那后续开荒耕地就更容易了,产量也会很高,足够让考核官员记住他。

“好多瓦片啊!”

“真没想到来吕宋我们也能住上瓦屋!”

院内,陆愈的弟弟妹妹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十分激动。

见状,陆愈也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那没有封顶的主屋,眼神中透露着希望,似乎已经看到了它建成后的模样。

如他们这样的人,在吕宋不算少数,而他们过得越好,便会唤来更多的亲友,人越多,作为吕宋宣慰使的许柴佬功绩也就越大。

“三百五十六两,今年的开采情况不错……”

吕宋城宣慰司衙门内,许柴佬称了称桌上装在袋子里的黄金,满意的点头,随后看向了坐在自己左首位的一名武官。

“矿区的土人现在有多少,还能不能加快速度?”

许柴佬询问武官,而这名武官便是南海卫指挥使蒋贵。

蒋贵不仅要负责管理海上事务,吕宋岛北部矿区的事宜他也得插手,毕竟吕宋的金矿是庙堂至今没有一个文官弹劾吕宋耗费钱粮的原因。

“两个月三百五十六两已经不错了,是去年这个时候产量的两倍了。”

蒋贵紧皱眉头,毕竟黄金并不好开采,尤其是刚刚开采的前期。

“呵呵,我知道,我这不是为了堵住庙堂官员的嘴嘛,以免他们弹劾我们。”

许柴佬毕竟是海商,他很清楚必须拿出足够的利益来让庙堂群臣注意到吕宋的发展,因此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他与蒋贵联手击败了许多小部落,并将他们抓捕为战俘,在北边的矿区工作。

去年半年时间,吕宋产出六百两黄金,而今年矿工增加后,产量隐隐可见的能达到年产两千多两。

两千多两黄金已经不算少了,折色为铜钱也有两万余贯。

如果算上吕宋的商税,以及今年开始收取的田赋,那大概能达到五万贯左右的税收,放在内地一千四百多个县里,也是能挤进前三百的存在。

不过仅是如此,还不足以达到许柴佬拔擢的要求。

“我算了算文册,今年有近二十万亩耕地会开始交税,按照税粮政策,顶多能收取六万石,折色为两万贯。”

“算上商税和金矿开采,也不过只有五万贯。”

“这份功绩,别说让你拔擢,就连让我拔擢都不足够。”

“蒋指挥使,你看看矿区那边还能不能多开几个矿坑?”

许柴佬并不想要多大权力,只是单纯想要衣锦还乡,毕竟他作为南洋巨商,钱什么的早就赚够了,现在他要的是能保住自己这些钱的身份,例如一个可以世袭的散阶和武勋。

“真的要开也可以开,但土人大多都遁入山中,想要抓捕他们十分困难。”

蒋贵皱眉回答,许柴佬闻言也道:“北边困难,那我们可以向南边动手。”

“郑正使和朝廷没让我们朝南边动手……”蒋贵打断了许柴佬的话,在他这里,朝廷的指令依旧是最高指令。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嘛。”许柴佬笑着开口,同时说道:

“如若不然,那就动手烧山,卖些草肥也能增添税收。”

“烧山吧,还能赶出些土人来。”蒋贵颔首,所有举动都是在朝廷准许的范围内活动。

见他这样,许柴佬也端起了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道:“现在吕宋有民九万八千七百余口,耕地三十七万六千余亩。”

“虽说每年也有三四万人迁徙而来,但福建那边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