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38章 帖木儿东征(2/6)

事情要做就得做的张扬,大朝会显然就是不错的发挥场所。

“按照文册上的,从元宵过后开始执行吧。”

“臣等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开口应下后,群臣纷纷跪下唱礼。

官员们的半成俸禄可不算少了,如果每个十年都能增加半成,那他们也不至于叫苦了,更不用说铜钱拨付一般俸禄,这对于群臣来说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陛下,儿臣还以为,可酌情增加百官假期。”

朱高煦继续站出来开口,不过口中说出来的话却让群臣感到陌生。

假期,这不是后世人独有的制度,而是从古至今传下来的制度。

无论是什么人,都无法一直维持某一种状态,即便是皇帝与大臣也不例外。

然而,如果天天都在休息,过着“咸鱼”般的生活,显然也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

因此,如何让官僚群体在不降低效率的前提下,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效能,就成为古代统治集团思索很久的一个问题。

随着帝国局势的稳定,各种规章制度也日渐成全,官员的请假手续日益完善,如果一个人未经皇帝批准擅自休假,他大概率会遭到惩罚,反之,如果一个人常年不休息,也可能被皇帝厌烦。

汉朝时官员平均下来每年放假六十天,唐朝的节日假总共有五十三天,再加上平时的旬假,唐朝官员每年的假日至少能达到一百天。

到了宋朝,放假都能放出花样来。

虽说基础放假制度与唐朝相同,仍是十日一休,与唐朝不同的是,宋朝还扩充了很多节令假。

不仅如此,休假制度扩展到官员以外所有服役的人群。

另外,宋朝的地方官衙,每年腊月二十就停止办公了,叫作“封印”,让官员准备回家过年,直到来年的正月二十日才“开印”。

这样算下来,宋朝官员过年实际能放假一个月。

总之大大小小节日加起来,再加上一年三十六天的旬修,以及探亲,婚丧嫁娶之类的假期,差不多能维持在一百一十天左右。

相较于宋朝那毫无节制的假期,明代的假期显然是得到了严格把控。

洪武年间制定的假期主要包括正旦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元宵节放假十天,加上皇帝与皇后生日的两天,全年假期只有二十天。

这样的节假日让官员过得苦不堪言,如果不是迫于朱元璋给的压力,恐怕早就有人忍受不住上疏了。

如今这样的事情总算被人提了出来,这让群臣十分高兴,唯一的诧异就是提出这事情的人居然是朱高煦。

朱高煦和文官们的关系怎么样不用多说,因此当他站出来的时候,群臣们多少都有些防范。

对于他们的防范,朱高煦并不在意,毕竟在他看来,老朱制定的许多东西都有些反人类。

老朱总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的,旁人也能做到。

然而事实证明,他能做到的,旁人还真的做不到。

就拿他制定的财政体系来说,他在世的时候还能玩转,到朱棣和朱高煦这里,便是两人联合处理都有些吃力,所以朱高煦才分出了一部分权力给户部。

财政是这样,其它制度也是这样。

朱高煦倒不认为要多放假才能处理好政务,只是觉得放假肯定是要合理且足够的,二十天未免太少了。

“儿臣建议,每月增加月假三日,加上洪武年间的二十天节休,全年休假五十六日。”

朱高煦一开口,百官假期一下子在原基础上翻了近两倍,这让群臣瞪大了眼睛,纷纷看着朱高煦,怀疑今日东宫被鬼上身了。

“嗯……”

朱棣捋了捋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