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88章 郑和下东洋(3/6)

里外的宽大水泥墙上,把用生铁混凝土浇灌出来的水泥墙打出了裂缝。

“好!好啊!”

充满硫磺味的浓烟中,朱棣虽然穿着一身皇帝常服,可眼下却围着刚刚打完的攻城炮上蹿下跳,恨不得把它们搂在怀里。

“父亲,您小心点!”

揉了揉有些不舒服的耳朵,朱高煦无奈的走向阵地,劝谏着朱棣。

待他走近,这才发现朱棣不仅已经试验了实心弹,还试验了开花弹和霰弹。

“殿下!”

傅让、张纯、林粟等一众将领对朱高煦作揖,在他们之中朱高煦居然还见到了王俭。

王俭面对他时,显然有些尴尬,因此一直低着头。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但从众人的关系不难分析,王俭应该是毛遂自荐来军营训练,准备参与南下作战的。

由于朱棣在此,朱高煦无法与他好好聊聊,因此只能对他点了点头,便将注意放到了朱棣身上。

“老二,你这野战炮和攻城炮都是好东西。”

“你与俺说说,这辽东的军器局每年能产出多少野战炮和攻城炮?”

朱棣看样子是很高兴,不然也不会自称俺。

闻言,朱高煦转头看向了亦失哈,亦失哈这个东宫大管家见状也笑着上前作揖:

“回陛下,辽东军器局每年固定产出野战炮一千门,攻城炮五百门,舰炮五百门。”

“不过要是朝廷需要的数量多,军器局的产量也会跟着增加。”

面对朱高煦要以手工业和农业开发辽东的政策,迁徙到辽阳的军器局可以说不断在扩充规模。

眼下,辽阳军器局直接管控鞍山县的煤矿和铁矿,有工匠两万四千余名,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冶铁、军工工场。

六军都督府那占据朝廷五成财政的开支中,有近二百万石就是从辽阳军器局采买火器,支付工钱的费用。

“火绳枪呢?”

朱棣从傅让手中接过了火绳枪,有模有样的瞄准起来,看样子在朱高煦到来前,他就已经试射过了。

“火绳枪的产量快不起来,普通的火绳枪年产不到五万支,大号火绳枪不到一万支。”

亦失哈回答着,朱棣听后却开口道:“有这些火器,难怪你们能这么快打到南京。”

他意犹未尽的看着手里的火绳枪,并交还给傅让,从傅让手中取来了大号火绳枪。

亲身体验了一次火绳枪、野战炮、定装弹药这三种存在后,朱棣内心按压的野心就开始冒头了。

他双目充满野心,死死盯着手中的大号火绳枪:“有了这些东西,兵卒只需要训练两三个月,配合你弄出来的车营和长枪阵,就能击败同等数量,却训练了十几年的胡兵。”

他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定装弹火绳枪和野战炮的出现,解决了定居民族在生产方式无法维持一支可以密集抵近作战步兵队伍的成本问题。

尽管步兵群体还是不能够完全稳定压制骑兵的侧翼打击,但是游牧民的交换比彻底没了优势。

尤其是那些花费十余年人生艰苦训练,放牧,打猎而成就的精锐马弓手们。

哪怕累个半死攒下一套铁甲,可面对大号火绳枪和野战炮,他们已经不能够再轻易的驱散那些几个月就训练成型的普通定居民族步兵了。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水泥的出现。

如果用水泥修建石堡,然后配备足够的火绳枪和火炮,那胡兵基本拿他们没有办法,只能长期围困。

如果大明能从斡难河上游一路修建小石堡到忽兰忽失温,那是不是能彻底征服漠北游牧民族?

朱棣脑中浮现这个猜想,不过很快他就摇头否决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