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87章 永乐元年(3/6)

边走一边说:“除了去年因为战事只贩卖不到两头猪外,前几年正旦节都能卖出五头猪。”

“今年因为蠲免了一半的赋税,加上朝廷对整个江南以钞抵税,所以百姓们多了闲钱,肉铺已经卖出四头猪了,按照这情况,今天应该能卖出七八头。”

郑和的这句话如果没有掺假,那说明今年应天百姓的生活肯定比洪武年间要好。

朱棣的蠲免一半赋税让他们多了闲钱,朱高煦的以钞抵税则是将建文年间滥发的宝钞从他们手中回收,使得他们没有遭到太大的利益损失。

这样的环境,才普通的百姓敢于大胆买卖肉食。

不过在大树营生活了好几个月的朱高煦却清楚,单从肉食来看外城百姓的生活情况十分片面,因此他带着亦失哈和郑和看了看其它商贩的摊子。

竹编的各类箩筐,以及铁匠铺门口摆放的各类农具是最受百姓欢迎的地方。

凡是路过这些地方,朱高煦都会让亦失哈或郑和前去询问,得到的结果也是比洪武三十一年和洪武三十二年的生意要好。

这样的繁荣让郑和和亦失哈脸上挂上笑容,但朱高煦却清楚,这样的繁荣只是一时的。

如果没有了蠲免和以钞抵税,那眼前的繁华就会凋零至洪武三十一年以前的情况。

当然,从局部来看,江南的局势会好,因为朱高煦均分出了上千万亩耕地。

这些耕地让大量的贫农得到了利益,即便他们依旧是贫农,可日子会比之前过得更好,可要说北方……

“回去吧,户部那边应该快来人了。”

朱高煦开口,转身带着亦失哈和郑和返回了宫城。

没有出乎他的预料,在他抵达东宫春和门的时候,便得知了户部尚书郁新的求见。

朱高煦走进了春和殿内,果然看到了等待许久的郁新。

六十多岁的他起身对朱高煦作揖,朱高煦则是毫不避讳的脱下圆领袍,解下了胸甲。

这一举动,让郁新知道了朱高煦肯定是探访民情去了,因此他将思绪稍做调整便开始上奏。

“户部敲算了今年的开支与税目,固定的税目中,军屯籽粮因为辽东、山东改屯为民的政策,下降到了二千一百四十余万石。”

“当下,战兵数量尚有八十七万六千,屯兵经过改屯为民,尚有九十九万二千余人。”

“山东、渤海、大宁、辽东的十万五千战兵,以及补员过后的神机营和女真八卫有近六万人,他们的军饷是禄米二十石,军饷八贯,还有各类布匹食盐。”

“其它战兵和屯兵待遇不变,因此今年六军都督府开支近二千六百万石粮食,一百四十六万贯铜钱。”

“户部这边,得补贴四百六十万石和一百四十六万贯,还有二百一十六万匹布,二千四百余万斤盐……”

郁新还想汇报得更详细些,朱高煦却在坐下后打断道:“详细的,我事后会看户部的文册,郁尚书只管说大体的开支和收入以及缺额就行。”

“是……”郁新见朱高煦这么说,也扫了一眼自己的笏板内容,随后说起大致情况。

“武勋、六部及三司合计四万七千六百余人,俸禄支出一千八百六十余万石。”

“营造北京每年支出二百万贯,疏通黄河每年五十万贯,还有运河、吴淞二江的疏通今年支出五十万贯,下西洋船队五十万贯,六十万石。”

“宫城之中,内外廷今年开支不低于一百四十万贯……”

“援辽粮食六百万石,发配云南的建文佞臣安家粮食三百万石……”

“以上各种相加,总支五千四百二十余万石,六百三十六万贯。”

郁新说完了总支出,朱高煦面无表情,见状郁新只能说起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