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80章 螳臂当车者(3/5)

宁、渤海三地的百姓手中,由当地的百姓来养马。

关外的地盘足够大,不说辽东,单说渤海的长春、吉林、肇州这三地的草场就足够放养六府二州的十数万匹民马,让它们撒欢生活。

关外的女真人养马本事不差,更别提自从哈剌兀被朱高煦活埋后,兀良哈每年都有部落南下投奔渤海了。

这件事情,也是前几日亦失哈写信给朱高煦,朱高煦才知道的。

这群蒙古人和女真人都是养马的好手,如果他们只负责养马,那他们肯定能把马匹伺候的舒舒服服,用不了几年就能使着十几万匹马变成几十万匹。

不过对此,朱棣就有些不太愿意了,他与朱高煦交流道:“江南的十几万匹民马,俺还得调给陕西、山西和北平,不可能全部给你。”

“父亲能给我多少?”朱高煦也不奢求朱棣把民马都给自己。

“六府二州的民马有十二万四千六百匹,我调六万匹给你如何?”

朱棣商量着,朱高煦听后也点头:“可以!”

六万匹民马已经不少了,如果按照朱高煦的专业养马来执行,再加上渤海现有的牧群,那每年估计能稳定产出近五万马驹。

不过,按照他的办法养,那就有点费钱了,而朱棣的办法基本不费钱。

父子二人交谈如此,刚好大辂也抵达了东宫附近。

朱高煦下车恭送朱棣离开,自己则是转身返回了东宫。

“殿下,您回来了?”

当一道声音响起,朱高煦便看到了一名脸型瘦长,身穿斗牛服的太监。

这个其貌不扬,脸型瘦长的太监,便是朱高煦从朱棣那里讨要来的郑和。

“如何,你去龙江船厂看过了吗?”

朱高煦开口,并往东宫内里走去。

郑和跟上了他,差他半个身位紧跟着,嘴里不断回应:

“奴婢去看了,龙江船厂已经在建造五千料战船了,不过这船能否下水成功,他们心里都没底。”

“此外,奴婢回来时还去翻看了金州船厂的消息,他们已经按照殿下您的教令,将九连城改为定辽县,并且准备在当地修建船厂了。”

定辽也就是后世的丹东,对于朱高煦来说,眼下的东北木材资源丰富且方便运输,在东北造船不仅能促进当地实业,还能方便日后的其它产业建设,因此他保留金州造船厂,还开辟了定辽造船厂。

龙江造船厂的技艺是大明最高,一旦五千料大船能在这里建造成功下水,那朱高煦就会迁徙其中部分工匠前往定辽船厂,在那里建造海船。

“福建的造船厂也要早早修建起来,我们虽然只修建二百余艘战船,不过日后朝廷一旦开海,它们就需要应对民间需求了。”

朱高煦走进了春和殿内,郑和也将他的话给记了下来。

“殿下。”

殿内,等候许久的郁新、黄福、夏原吉、胡纶四人开口,朱高煦也示意郑和:“赐座。”

“是!”郑和令人赐座,郁新四人也成功入座。

朱高煦坐在几年前朱允炆坐在的位置上,旁边站着郑和,面对的是郁新四人。

郁新、夏原吉、黄福三人论起年纪,分别是六十五,三十五和三十九。

此刻的他们三人愁眉苦脸,显然是被朱高煦一项又一项的大工程而头疼。

“我知道三位为何头疼……”朱高煦开门见山:

“疏通黄河,迁都北京,设置海军……还有眼下的山东等四都司军屯粮废除,以及每年供给关外六百万石粮食等事情都是大事,都需要花钱。”

“高皇帝尚在时,我常为朝廷创收,而今花费不少,却并非为了个人利害,而是为了朝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