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0章 辽事糜烂(3/5)

日时间,辽河以东尚未失陷的八座城池被围四座,投降一座,被拔一座。

还能掌握在明军手中的,只有刘真所驻扎的复州,以及远离主战场的九连城。

如此局面,很快便被刘真上奏传到了南京,抵达南京时正好是六月初一。

“口口声声说能在铁岭拦住叛军,可眼下辽河以东几乎全境丢失,连朝廷送去的六十万石粮食都被叛军所获,呵呵……”

紫禁城武英殿内,朱允炆冷着脸拿着手中那份来自刘真的奏疏,用嘲弄的语气说出这句话的同时,目光还在群臣身上扫视。

五府六部都察院等四十余名文武官员站在武英殿内,无人开口,都眼观鼻,鼻观心。

“你们以为朕必然会动怒吗?”

朱允炆起身走到了龙案前,冷脸看着群臣。

齐泰毕竟是举荐吴高的人,因此他率先站出来作揖道:

“陛下,那吴高所料皆无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叛军不知从何处弄来了比朝廷更为犀利的火器,这才致使铁岭被拔,沈阳诸城被围。”

“眼下诸城虽然被围,可辽东并未遭到重创,连带辽王府的三护卫,辽东都司还有可战之兵六万之多。”

“只要等吴高、刘真收复金州,即可大军重新北上,解诸城之围。”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运送粮草前往辽东,并且大宁那边现在被切断了与山西的联系,运粮也只能走辽西。”

“臣翻阅了大宁都司的粮草调运,大宁粮草顶多只能撑到入冬,辽东亦是如此。”

齐泰将大宁与辽东局势娓娓道来,可对于朱允炆来说却是无比刺耳,他冷着脸质问齐泰:

“战前诸位爱卿说辽东缺少将领与兵卒,朕调了……”

“战前诸位爱卿说辽东缺少钱粮,朕也调了,并且一口气调了六十万石。”

“战前诸位爱卿口口声声说一个月便能平定叛乱,朕也对诸位爱卿倍加信任。”

“可眼下呢?”朱允炆质问众人,并走到了武英殿内的那张沙盘上,指着沙盘道:“那渤海庶人都将详细的地图送来给了朝廷,朝廷已经有了如此详细的地图,为什么还会节节败退?”

说到此处,朱允炆又质问齐泰:“刚才齐兵部说辽东都司兵马并未遭受重创,可为什么兵马没有遭受重创,叛军的兵锋却一路南下。”

“请齐兵部告诉朕,是不是要等到渤海庶人的兵马包围了京城,把刀架在朕的脖子上,那吴高麾下兵马才能算得上是遭受重创?!”

“臣等不敢……”听到朱允炆这么说,齐泰连带众人纷纷跪下叩首,朱允炆站在殿内,长舒这段时间的所有不快。

若说群臣委屈,那他才是真的委屈。

五府六部要钱要兵要粮,这些东西他都给了,而且给的数额比他们预先要的多得多,然而最后给出的局面却是辽东糜烂。

这还只是辽东,其它地方呢?

“辽事严峻,传朕旨意……”朱允炆缓缓开口,稍微平静了些。

“拔擢江阴侯吴高为在京左军都督府都督,即日启程入京,再拔擢耿瓛为辽东总兵官,总管辽东都司平叛事宜。”

“陛下不可!”听到朱允炆要裁撤吴高,齐泰硬着头皮开口:“吴高是总管辽事的最佳人选,若是裁撤,辽事恐怕会糜烂至辽西,更何况那耿瓛如今死守沈阳城,被渤海庶人以骑兵围困,军令无法通达,如何指挥辽东都司兵马平叛?”

“最佳?”朱允炆对齐泰十分失望,他再度质问:“先生口口声声说吴高为平叛最佳,可朕没有看到一级斩获,没有看到叛军停下脚步,反而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中,便让辽河以东几乎成为叛军的地盘。”

“耿瓛身为副将,尚且知道沈阳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