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私酿(2/3)


“咦,好像字数、句数不定?”高文敏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

“高公子,没事多读书,这是七言歌行体,出自古乐府,首创于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兴盛于本朝,是一种特殊体例,在诗题中常见有‘歌’、‘行’的字样,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

巧云姑娘没好气地开怼。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柴令武有点心慌,有种理解“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结果连作者本人都理解不及格的感觉。

就是多骗几个字的稿费而已啊,至于吗?

“侥幸……”柴令武心虚。

“另外,柴公子这字体,别具一格,异常工整、方正、清秀,绝非当世任何一家的字体。”

巧云姑娘的话,让高文敏目瞪口呆。

都跟过欧阳询老夫子学过书法,柴令武什么时候能写出这一手好字了?

众皆有腰间盘,汝何独突出?

巧云姑娘配乐,《将进酒》在晓月楼吟唱出来,竟让各包房内里名伎都跑了出来。

除了鉴赏能力不够、只能以色侍人的货色,没人迟疑。

包房里的恩客多少都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听了几句,便与名伎一道,静静地聆听巧云姑娘的吟唱。

曲毕,余音绕梁。

巧云姑娘的贴身侍女打开房门,大声宣告:“柴令武公子所著《将进酒》一诗,我家巧云姑娘谱曲、吟唱。请为柴令武公子贺!”

公子这一词此时还未泛滥,一般指的是公侯之子。

普通家境的,人家尊称郎君。

贺声如云。

这也是欢场的诱人之处。

只要你真有才华,各楼阁绝不会昧了你的文章,反而会尽力替你扬名。

如果哪个姑娘为才子的文章所引,纳为入幕之宾,成就鱼水之欢,楼阁非但不会阻止,还极力宣扬,以为雅事。

晓月楼在各欢场中是佼佼者,来寻欢作乐的,除了商贾、士子、纨绔,达官贵人不在少数,若是文章被贵人听得入耳,加以推荐,便成了科举之前的行卷。

行卷不能保证你中举,但在有名声、有官员推荐的情况下,至少能避免许多不公正。

成名的恩客更会因此而回头成为楼阁的长期饭票。

唐朝的科举,并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允许自己报名参加。

知识点:武德五年(622年)唐朝的诏书明确了士人可以“投碟自应”,下层寒士得不到举荐者“亦听自举”,“洁己登朝,无嫌自进”。

《唐大诏令集卷一〇二》:“宜革前弊,惩劝之方式加恒典茍有才艺所贵适时,洁己登朝,无嫌自进。”“其有志行可録才用未申,亦听自举。”

所以,不要说必须有官员举荐的外行话,那会让人觉得你不懂历史。

当然,有举荐与自举,待遇差别肯定是有的,要不然你以为谁愿意平白无故去低声下气?

此刻,晓月楼中,平日与柴令武不对付的纨绔们停杯不饮,一个个都在反思。

是哪里不对?

都是国子监里混出来的,谁不知道谁?

柴令武的水准,要说做出“湖上有蛤蟆,一戳一蹦跶”,这个大家绝对信。

《将进酒》那么豪迈大气、大起大落的诗,就是国子监里的助教、博士、主簿、监丞,都未必能做得出吧?

为什么不提司业?

国子监司业是贞观六年复置的,现在还没有。

难道是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