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 九九归一(2/2)

吧。你家张商任了大都督府录事参军,也算是强爹胜祖了,这就够了。”

爨弘达想明白了,反正无力抗拒,就享受吧。

……

益宁城求知阁的规格比唐兴县的求知阁大多了。

益宁县始终是昆州大都督府的治所,人口要多很多。

即便是以前,读书人也是以爨族语言与汉字交织着学习,算是古老的双语学习了。

所以,接受中原文明,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

“哈,班固的《两都赋》!”

“噤声!我这里找到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

一名书生竖指于口,手中三篇贾谊的《过秦论》淡雅封面,彰显着不一样的格调。

另一名书生无声地笑了,手中李斯所著《谏逐客书》轻轻摆动。

一名老书生指头轻轻敲了敲散发着墨香的《连山》,不知道这一版是真是假。

《连山》原版失传已久,世面上隔个几十年,又出一版《连山》,谁知道是不是伪作?

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这些书籍,而是柴令武亲笔所书的露布。

凡昆州大都督府所辖,无论出身、年龄、健康,只要是清白之身,即可到所处州县衙门报名,由州衙考核后荐举,明年十月入长安科考。

得不到举荐者“亦听自举”,“洁己登朝,无嫌自进”。

这个消息,让昆州的读书人欣喜若狂。

早就听说大唐的繁华了,若是能考中,岂不是可以留在中原繁华地带做官了?

即便学问差一点,不是可以游历吗?

看看大唐的山水,欣赏大唐的美人美景,岂不快哉?

这个时代没有“穷文富武”一说,因为没有一定的身家,以纸张的昂贵,家境差一点的都负担不起。

基本上,书生们都是有一定背景的人物。

他们对大唐的认同,能够倒逼着家人认同大唐。

毕竟,绝大多数人还是得为子孙的前途着想,即便有些不如意,好歹也忍耐下去。

“阿耶,明年我要去长安科考!”

“阿翁,我已经去州衙报名了。刺史说,州衙荐举我入长安了!哈哈!”

自然,也免不了有遭家人泼冷水的。

“就你这半瓶子醋,明经、秀才、俊士、进士,你通哪门?”

“呃,还有明法、明字、明算三科,就算律法、算术我不行,总不至于连书法都过不了吧?”

“明字没前途。”

“看人吧,大都督府长史随行的二十个国子监书学监生,如今不都是七品、八品的官身了?”

真没得比了,长史身边的书学监生,随他上矿山吃了多少苦?

但是吧,高不成、低不就的子孙就那样了,你能咋整?

让他一辈子无所事事,蹲家里闲着挑刺么?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