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9章 导演不走寻常路(2/3)

多了,稍稍转动油门,车子就往前蹿,而且操作也很灵活。

“李唐,你不要太熟练,马达是个初学者。”

楼烨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然后招招手把李唐叫过来关照一声。

“导演,那台词呢?”

正经工作的时候,他不再叫烨哥了,只是昨天给的两张剧本连台词都没有一句。

“没有台词,你可以自己发挥。”

“呃……好吧。”

第一天的拍摄很不顺利,先是因为群演们没有经验,老是出错,把副导演姚安廉忙得团团转。

好不容易群演调教好,楼烨便开始折腾了。

他的拍摄方式很奇葩,一般人不会在现场,而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盯着一台小小的监视器。他不会喊停,也不会给演员任何指导,每次拍完总是说:“好,非常好。”然后会很客气地说:“能不能再来一次?”

他要的再来一次,不是说让李唐重复演一遍,而是要看看还有没有其它可能性。

按理说这样演戏对于演员来说会很过瘾,一遍两遍,甚至六七遍都行,但是当一个镜头往往要拍十几二十遍的时候,任谁也遭不住啊,甚至还会出现自我怀疑。

而且在拍摄过程中,他还会临时不断地调整机位,在现场拍,到桥上拍,更甚者还要把机位架到对岸去拍。

整整拍了两天,总算是把这场戏拍完。

接下来几天都是李唐一个人的戏,没有台词也没有剧本,就是让他骑着摩托车在路上开,摄影师王钰要么在车里一路跟拍,要么躲在路边的房子里趴在窗口拍。

然后让他在一间乱糟糟的房间里走来走去,窗帘拉着,灯光很暗,电视机里永远放着香港枪战片。

虽然没有剧本,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拍摄,李唐大致摸索出马达这个人物,这就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挣扎在社会的底层青年,自私、迷茫、冷漠。

尤其是迷茫,看不到一丝希望,为了谋生,他只能开着这辆花光自己所有钱买来的摩托车,整日奔波在这座没有梦想的城市里。

这天要拍一个马达起床、洗漱的镜头,因为场地狭小,几个人挤在一个逼仄的空间里,楼烨难得站在现场看。

开拍前,李唐忍不住问了一声:“导演,有什么要求么?”

拍《上海纪事》时准备工作总是很繁琐,要打光,要走位,所有环节都有规定,但是在这里却什么都没有。

楼烨摇摇头道:“没有,你可以随便演……”

说着,指了指镜头道:“他会一直跟着你。”

果然如此,李唐用同情的目光瞥了一眼扛着摄影机的王钰。

这种没有走位,让演员不需要考虑镜头的拍摄方式,对于摄影师来说挑战难度很大,且非常辛苦的。

李唐曾私下里问过王钰,结果这货带着憨厚的笑容道:“楼烨就是这种风格,习惯了。”

……

“《苏州河》第十六场一镜第一次,啪!”

“开始!”

李唐穿着一件白色汗衫,伸了个懒腰,从沙发上爬起来,趿着拖鞋走到卫生间。

王钰扛着机器跟在后面,镜头摇晃,一路拍着他的背影。

走到镜子前,镜头里出现镜子里的李唐,面容干净,一头土气的短发乱糟糟。

整个人就是一张面瘫脸,眼睛里没有一点表情,即便在看着镜子,也仿佛看不到里面的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