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死了就会变强?(2/4)

明朝初期同样陷入中原缺马的困境中,所以太祖朱元璋沿用了宋朝的茶马司,通过以茶易马的方式跟西北的游牧民族易马。

朱佑樘知道想应对即将统一蒙古的威胁和羞辱,仅仅培养军事人才还不够,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军需。

正是如此,他决定加大茶叶的贸易量,进而从西边少数民族那边易得更多的良马。

战马无疑是重中之重,不论是自己所组建的神盾营的需求,还是以后边军战马的补充,都需要从西北少数民族那边换到更多的优良战马。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行的盐法

“开中法”中,其实不仅仅只有输粟易引,而且还有以马易引,这里亦存在刺激民间养民的潜力。

朱佑樘很庆幸祖宗早已经替自己搭好了平台,只需要扫除朝堂的阻力,便可以完成战马的储备工作。

第四项措施则是:“凡各省产铁矿处,有本地百姓具呈愿采,该巡抚有司即委官监管采取,官得五分,民得五分。”在这一次神盾营的军需补给中,虽然有工部故意拖延的原因,但亦存在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为了防止造反,大明对民间开采铁矿有着严格的限制,每个矿厂只能用工五十人,而且不许招募流民。

甚至在原有的历史中,隆庆年间的首辅徐阶认为大明的产铁量已经够用,更是直接下达了禁铁令,从而导致后期的产铁量每年持平,无形中加剧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朱佑樘知道现在可能并不缺自己这三千副盔甲的精铁量,但为了以后的军需补给,甚至将来的重炮和长枪,都需要提前解决铁矿产量的问题。

现在允许民间资本介入开采铁矿,特别盛产铁矿的山西资本通过盐利已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这无疑会刺激大明产铁量的迅猛增长。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派船队往南找来世界上最优良的铁矿,打造最锋利的刀驰骋北方大草原收割一条条叫嚣的生命。

第五项措施则是:“辽东总兵、宣府总兵、延绥总兵、蓟州总兵、大同副总兵、甘肃巡抚唐瑜、宁厦巡抚崔让,辽东巡抚刘潺等回京听用。”朱佑樘发现大明官场有一个怪病,文官集团论资排辈则罢,这武将集团的总兵亦是喜欢让五六十岁的老头担任总兵。

若这些五六十岁的总兵立有赫赫战功则罢,但结果就像英国公张懋那般,或许能跟你唠几句兵法,但上阵杀兵绝对是第一个先尿。

朱佑樘其实并不反对达尔文的理论,但大半辈子都没有建功的人,真凭着一张老脸就想占着总兵的位置,到他这里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至于甘肃巡抚唐瑜、宁厦巡抚崔让,辽东巡抚刘潺三个文官,全都是六十岁的巡抚,同样是没有什么战功可言。

虽然换上新的官员和总兵未必见好,但起码能给继任者一点压力,而不是舔着老脸占着关乎国家安危的要职。

足足五大军政举措,这其实仅仅是第一步。朱佑樘想做的事情其实很多,但发现什么清丈田亩,什么开海贸易,什么摊丁入亩,这些都是次要的。

若是自己手里没有枪杆子在手,哪怕明明已经开拓通过西洋的航线,但某些人却是敢于烧毁,而他们自己则在海洋贸易中牟取暴利。

正是如此,若是想要治理好这个国家,不仅需要好的惠民举措,更需要强大的威慑力,不然再好的举措亦会给那帮挖空心思谋利的人唱歪了。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其实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朱佑樘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却是将其他的改革都稍微推后,而是要将军队掌握在手里,更是要打造一支无敌的铁骑。

正当京城的百官和武勋都在大鱼大肉地享受新春之时,他们的皇帝却是默默地准备对这腐朽的王朝做一个小手术,而名字叫做:千金百银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