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九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3)

按照做过的恶事进行区分,犯过重罪的,像是劫掠杀人抢劫拍花子女子等等,统统都是直接处置掉,省的留下来浪费粮食。

若是小偷小摸,收取物业费,欺压良善什么的,则是发配去工地做工。

矿产挖坑,修建官道,疏通河堤,新修水利什么都干。

而且没有期限,直到做不了为止。

这么一来,对于普通百姓们来说是沉重负担的徭役,就能用这些人去顶上了,又是一项利民的举措。

毕竟这帮人大都身强力壮,用来劳作至死最为合适不过。

县城里的事情做完,留下退役的军士与随军书吏们将衙门重新搭建起来,李云泽带队开始深入乡村。

秦汉以降,千年以来有个现象叫做皇权不下乡。

皇权只能到县城,再往下就属于乡间。

李云泽的应对办法也是一如既往,先是将百姓们集中起来,跟着就是分田分财货分农具等等。

等到感恩戴德的百姓们有了信任,就开始进行调查。

谁家仗着儿子多横行乡里的,谁家作恶却无人能管的,谁家欺压良善的等等等等。

检举查实出来一个,直接拉走一家。

罪大恶极的自然不必多说,拉到县衙去定罪处置掉。

罪不至死的,那就是安排去各处工地继续做工赎罪。

乡间三老什么的,也都是直接取消,换做从军中退役下来的军士做里正村长。

村里要竖立字板,参加过军中学习培训班的军士们,每天都要向村民们宣读从县城送过来张贴的文书。

县城那边也会定期来到各个村中,进行各方面的检查与组织工作。

从以后,所有的里正村长的任命,都要上报到县衙,再由县衙上送到州衙门里做安排。

再往后的话,等到哪天李云泽穿上了黄袍,他会将这些都划归到吏部做统一安排。

再想要仗着家中儿子多就把持村子的事儿,绝对不允许出现。

这才是真正的将触手深入到田间地头,才能真正的将百姓们的力量集中起来。

华夏的百姓们既淳朴又聪明,从来都不傻。

他们很清楚的知道,李云泽给他们发放永业田,又是免税又是免徭役的,这种好日子需要去守护。

只有李节度一直能守护着他们,才能守护住自己得到的东西。

所以李云泽每到一个地方,安排完了城内乡间的事儿,都会得到当地百姓们的真诚拥护。

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想要加入宣武军的百姓数量激增。

如果李云泽重量不重质的话,轻轻松松就能拉出十几万的大军来。

就这么将宋州下辖的各县都给跑了一圈,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安排妥当了,李云泽这才风尘仆仆的回到了宋城县。

回到原先的刺史府中,明媚皓齿的张惠就主动迎了上来,为李云泽沐浴更衣洗去身上的风尘。

洗风尘的时候时间有点长,动静有点大。

木桶里的水都被折腾光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