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364章 奇思妙想(2/2)

服饰的杂乱无章。

此时元朝刚刚被赶走,大街上五花八门,穿什么的都有,有人穿蒙古服饰,还有人穿前宋衣装,甚至契丹辽国的也不少见,看起来丝毫没有一个强大帝国的模样。

不说民间了,就连大臣们的官服,也是参考前朝遗留的居多。

这种情况,让朱元璋丝毫没有建立新王朝的喜悦快乐,反而有种七拼八凑,乌合之众的感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登基没多久,就让李善长抓紧想办法,尽快制定一套大明独有的服饰出来。

只是老朱当时没多想,还没意识到,这是个可以凝聚人心的大事情!

试想,大家如果都穿风格一样的衣服,见了面是不是更有共同语言?

要不然军队为什么都要采用统一的制服,士气是不是都不一样?

朱元璋当即击掌赞道:

“此法甚好!兵不血刃,就能解决历史难题!”

胡惟庸一看不对劲,问题可千万别被朱文正给解决了,急忙上前质疑道:

“平章大人构思虽好!但游民本就不服管教,又如何会心甘情愿的去穿汉服,参加乡饮酒礼呢?”

这个问题非常刁钻,直插要害,将众人刚刚燃起的激情,一下浇灭了一半。

朱文正却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说道:

“这就是我刚刚说的,由官府出面出资,带动乡绅自发组织。

说白了,就是国家掏钱,大摆筵席,免费发新衣服,就问你来不来?”

这句话简单粗暴,却一语道破真谛,游民大多贫苦,有免费的吃食衣物,哪有不来的道理?

只要你肯来,就要接触汉文化,再穿上大明衣冠,耳濡目染,长此以往下,想不认同大明都很难!

而且,朱文正说这话十分有底气,随着大明逐步开放远洋贸易,收取商业税,国库也日渐充实,对各别地区实行财政补贴,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当初辛苦种地,哪有今日一掷千金?

这番话说得生动有趣,引得平时不苟言笑的刘伯温都笑了起来,其余大臣更是个个莞尔。

刘伯温难得高兴,冲着胡惟庸半真半假道:

“国家出钱,教化胡人,胡大人若是不放心,也可以来看看!”

这句话一语双关,竟似暗指胡惟庸也是个不服教化的胡人,引得众位大臣捧腹不止。

胡惟庸在一片笑声中,只觉得脸红耳赤,偏偏对方又是用得暗语,没有挑明,他若是接这一茬子,反而把话给做实了,只能悄悄瞪了刘伯温一眼,灰溜溜就退了回去。

朱元璋也有些忍俊不住,对于大明衣冠他是真的心动,就连昨晚吃饭也惦记过此事,还用小纸片给记了下来。

想到这里,朱元璋一把撕下纸片,又认真看了两眼,随即向李善长发问道:

“我让你设计的大明衣冠,可有着落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a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a 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洪武兴明更新,第365章 乡饮酒礼免费。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