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87章 小说鼻祖(1/2)

朱文正终于反应过来,罗贯中,这不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吗?(简称三国演义)

我滴个神,这可是写的祖师爷,远古大神,必须膜拜下!

朱文正当即躬身一拜,一脸钦佩道:

“久闻先生大才,今日一见,不胜荣幸!“

朱文正这一拜,把上到李文忠,下到胡大锤等人,全都拜懵了,大家都不明白大都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有孙良运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他跟罗贯中虽然认识不久,但对其文采也是大为钦佩,要是大人能将他也吸收进来,那可就赚大发了、

罗贯中也被搞得措手不及,一脸茫然的问道:

“大都督可曾看过小民的书?”

这还用怀疑吗,朱文正信誓旦旦道:

“先生写的《三国演义》,堪称千古绝唱,谁人又不识得?”

罗贯中更是一头雾水,忍不住心中震惊,追问道:

“这本书我才写了四卷,大都督是在何处看到的?”

朱文正一愣,神情变得尬尴,心中更是跑过一万头草泥马。

这罗贯中看起来也有三十七八了,怎么《三国演义》还没写完吗?

他急中生智,信口胡说道:

“我偶尔从书友间听闻到,先生一定是跟人讨论过吧?”

罗贯中还想追问,是谁说出去的,却见朱文正飞快岔开话题道:

“来人,还不给罗先生松绑!”

等士卒解开罗贯中身上的镣铐,罗贯中又是躬身一拜:

“多谢大都督救命之恩!小民感激不尽!”

朱文正随手扶住他,神情亲切道:

“举手之劳不敢言谢!我素来仰慕文人,尤其是像先生这种大才,不知罗先生今后有何打算?”

罗贯中苦涩一笑,说实话,值此乱世,他也不知该何去何从?

罗贯中的父亲是个丝绸商人,家境其实颇为富裕。

所以,他从小就在私塾念书,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14岁时由于母亲病故,罗贯中便辍学跟着父亲去苏州和杭州一带做生意。

这两地文化发达,思想开明,在外出历练的日子里,让罗贯中大开眼界,也对元末动荡有了深刻认识,他开始意识到,天下即将进入群雄争霸的阶段。

于是乎,罗贯中对商业彻底失去兴趣,在反复征求父亲同意下,他终于如愿以偿,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大儒,赵宝丰学习深造。

学成后,罗贯中辞别赵宝丰,满怀抱负、打算指点江山的他,当即投入张士诚麾下,成为一名幕僚军师。

那时张士诚刚刚跟吴军交战,结果,罗贯中一出手就大显不凡,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张士诚一举打败了朱元璋麾下大将,康茂才的进攻。

可好日子不长,没过两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想再次称王,罗贯中极力反对,认为此举没有实际意义,反而树大招风,但却不被采纳。

罗贯中见张士诚不听劝告,反而沉迷于富贵享乐,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信心,于是干脆撂挑子不干,回了老家。

直到朱文正攻破平江,罗贯中才再次回到这里,毕竟平江文化发达,这里有许多文人骚客可以交流。

罗贯中当官不得志,就开始专心写,他的有很多本,大部分都是以历史为背景,争霸天下为主题,而且写的深入细致,入木三分。

很难相信,一个没有志向和才干的人,会写出这么宏大经典的题材。

所以,明代学者王圻,曾评论罗贯中,说他有“图王之志”,只是怀才不遇罢了。

朱文正读《三国演义》时,也大有同感,罗贯中对政治军事研究极深,无论文臣武将,都被他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