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一章 迁都邺城 鸠占鹊巢(3/5)

帝这一举动,曹叡是能表示理解的。

他之前派华歆出使淮南,就有着这样的想法。

因为要想将孙权彻底与曹魏捆绑在一起,唯有让孙权称帝,如此一来,大汉与孙权之间再无和谈的可能。

而据华歆前几日传回的消息曹叡知道,尽管当下孙权未有明确的答复,但他的态度颇为暧昧。

从这一点足可以看出,孙权是对称帝一事动心了的。

若说贾诩的第一条建议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的话,那么贾诩的第二条建议可是大大出乎他的预料之外了。

自魏国建立以来,迁都的建议只在一次出现过。

那便是当年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

但那时候的迁都提议,建议的是将大汉的国都迁走,并不是大魏的。

纵算是如此,那时候的迁都之议,都在朝野之中引起了多大的非议?

而当下贾诩提出的迁都之议,很明显就是建议曹叡将曹魏的国都从洛阳迁往邺城。

曹叡知道,一旦他做出这样的决策,那么势必会在曹魏境内引起极大的动荡。

将国都从洛阳迁往邺城,不管事后怎么粉饰理由,都掩盖不了畏惧汉军的本质。

曹叡脱口而出问道:“何至于此乎!”

别看曹叡方才在太庙内,心中是担忧过洛阳会遭受过汉军的威胁,可也仅仅是担忧而已。

洛阳与长安之间,尽管函谷关早年为曹操所废弃,但曹操还是修筑了潼关这一座雄关。

当年曹操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完潼关后,就曾夸下海口潼关险要程度远在函谷关之上,可当十万雄兵。

关中之战时,也正是潼关轻易阻挡住了西凉铁骑继续东进的脚步。

有着这种先例在,曹叡内心的担忧,并不足以让他下定迁都的念头。

但贾诩接下来的话,却让曹叡的想法迅速地发生动摇。

“殿下。

自古以来,国都皆为一朝心腹所在。

心腹若安,则国祚必安。

潼关是乃雄关不错,糜贼也未必能攻下潼关。

可关键在于一旦糜贼率军兵扣潼关,以糜贼之当下声势,势必致使洛阳人心浮动。

亦会使大魏各地人心浮动。

此全因我朝中枢在洛阳之缘故。

而人心浮动之下,我朝可征召兵力不断驰援潼关乎?

再者先前陛下之所以迁都于洛阳,在于以那时我朝版图而言,洛阳位于我朝疆域腹心之处。

定都洛阳,可便于我朝掌控整个天下。

但如今关中万里疆域丧失已成事实,以当下我朝疆域而言,洛阳地处边域,离河北、中原二地甚远。

并不利于我朝控扼此二处战略要地。

三者先帝在世时,曾为我朝规划五都之所。

先帝有这规划,正是考虑到若一旦情势不利,我朝可迁都至五都任意一处,以图休养生息来日之战。

迁都有遵循先帝立下的祖制之由,殿下又何惧之有呢?”

只是哪怕贾诩说出以上三个理由,曹叡一时间还是不能够决断。

见曹叡脸上还带着犹疑,贾诩又接着对曹叡言道:

“今观天下局势,糜旸有韩白之略,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然殿下也是熟读史书之人,难道不知道韩白二人,最后都不是死于战场之上的吗?

刘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