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94章 仁王vs火付之虎!复制天赋【神速】(3/6)

……”

青登颔首并微微一笑之后,抬起脸,仰望头顶那碧空如洗的青天。

“……不知不觉中,想保护的人,都已经多得用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了……”

他以像是在回应我孙子,又像是在对自己、对苍穹真情倾诉的口吻,轻声呢喃。

……

……

从江户到甲斐,有条非常便捷的“高速公路”可走,那便是“五街道”之一的甲州街道。

甲州街道:以江户日本桥的内藤新宿为起点,经八王子与甲斐,最终在下諏与“五街道”的另一道:中山街道合流,全道共有宿场四十三座。

得益于平坦的道路,以及还算高昂的士气,讨伐军的行进速度还算快。

上午启程,中途暂停行进歇息了几次,直至傍晚时分,讨伐军总算是赶在太阳彻底落山之前,顺利抵达今夜预设的目标:甲州街道的八王子宿。

“五街道”的宿场因承担着“为所有过路人提供补给及歇脚之地”的重要职能,所以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大批商人前来做生意,他们在宿场里开设茶屋、居酒屋、游女屋等专做旅人生意的店铺。

“五街道”便捷的交通保证人流量,商人们的存在保证经济的发展与往来,两者的相辅相成,使得宿场成了绝佳的“人口聚集地”。

久而久之,许多宿场的占地规模愈来愈大,人口愈来愈多,与城町几无差别——这种由宿场演化而来的城町,被惯称为“宿场町”。

比如总司的姐姐冲田光与姐夫冲田林太郎,就住在甲州街道的日野宿。

青登等人今夜所抵达的八王子宿,是甲州街道里最繁荣的宿场町之一。

八王子宿的问屋,即管理该宿场的头头,事先就接收到了火付盗贼改的军队预定将于今夜抵达此地的消息,因此一早就领着大队人马候在宿场之外,迎接大军的到来。

“五街道”首建于1601年。起初,江户幕府的初代将军德川家康营建“五街道”的目的非常简单,就只是为了增强江户幕府对关东的控制能力。

关东乃江户幕府……或者说是德川家族的基本盘。

由江户幕府直辖的“天领”,以及与德川家族关系亲近的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多在关东地区。

不过,随着“参觐交代”制度于1635年正式成型,“五街道”多了一层方便“三百诸侯”前来江户的意义。

为了削弱各藩的实力,江户幕府硬性规定:各个藩国的藩主,每年都要前往江户一次,协助幕府将军处理政务一段时间,然后才能返回自己的藩地,往返路费全由各藩自己承担——此即为“参觐交代”。

武士阶级是一种若没了面子,就没法再在道上混的群体。

因此,为了彰显自家富裕,许多大名在参觐交代时,大讲排场、不顾财政压力地大肆炫富。

就在距今不久的19年前,即1841年,纪伊藩藩主在前往江户参觐时,一口气动员了1639名武士、2337名工人及103匹马。

动员近4000号人与无数物资,仅为了使藩主在前往江户时能更有排面……此事一时传为绝佳的饭后谈资。

这些钟爱炫富的藩国大名,极大地增强了每座宿场的补给能力。

大名们的参觐队伍动辄上千号人,为了消化这庞大的后勤压力,各座宿场不得不“自我进化”。

经过近三百年的漫长考验,不论是如何安排人员入住,还是按时按量地提供补给,各座宿场皆驾轻就熟。

简单而言:“五街道”上的每一座宿场,都是一间久经考验的大型补给站。

上千、乃至数千的参觐队伍都承受得了,遑论只有寥寥300人,既没有大量战马,也没有火炮等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