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69章 御门逼宫(3/3)

,也是行走,

名正言顺的储相也!

南书房里,还是老样子。

但是,玉柱就不同了。学习行走的南书房大臣,也是大臣,只是资历尚浅罢了。

所以,玉柱的桌椅,被安排在了当值大臣李光地的旁边,两张书案相距不足六尺。

区别就在于,李光地的座位,正对着南书房的门。

而玉柱因为地位较低,资历甚浅的缘故,他的书案只能侧着摆了。

刚才,李光地介绍过了,张廷玉写的奏折节略,都必须经他过目,才能递进乾清宫里,呈给皇帝御览。

玉柱心里很清楚,张廷玉不是一般人,他很有水平,也很精明。

不然的话,康熙一废太子之后,满朝的满洲亲贵都推举老八当太子,偏偏张廷玉第一个站出来,提议复立太子胤初。

这是何等了得的政治见识和段位?

在一般的公事上,不仅难为不住张廷玉,反而枉做小人,智者所不为也!

所以,张廷玉来交节略的时候,玉柱端起茶盏,笑眯眯的说:“衡臣你办事,我是放心的。”这也是真心话。

从康熙三十九年起,张廷玉就进了南书房。但是,一直到乾隆十五年的几十年间,权倾朝野的张廷玉,从未犯过大错。

乾隆十五年,张廷玉以老病乞休,却因屡屡提及配享太庙之事,惹怒了乾隆。

昏了头的张廷玉,被整得丢官罢爵,贬回家乡桐城之后,沉默了好几年,没说过一句话。

卯时七刻半,乾清宫里传出消息,皇帝即将驾临御门。

玉柱便跟在李光地的身后,一起去了乾清门里。

再次参加御门听政的玉柱,已经不是当日之小不点了,而是响当当的储相也!

康熙那可是老政客了,处理政务和军务,异常之娴熟。

只是,就在即将散朝之前,镇国公景熙忽然出班跪奏,“皇上,奴才以为国不可一日无储君,恭请皇上早立新太子。”

玉柱一听这话,当即把头一低,死盯着脚上的靴尖,再不肯抬头了。

嘿嘿,康熙啊,逼宫的来了呀!

(s:以后不赘述了,免得嫌我唠叨。每天肯定有两更,如果只更了一章的话,凌晨必定还有一更,等不及的就早上看吧。)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