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弘治十九年(1/3)
杜若长途奔袭生生将三四个月的路程压缩到了两个来月,身体已经非常疲惫了,现在正是九月,杜若却早早的披上了较厚的秋天的衣服,整个人都可见的瘦了一圈。但是他还是逞强见了最后活着回来的这四五十号人。当时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去的是一个大商队,一共是二百来号人口,无数的骆驼马匹。他们去年六月出发,一直都陆陆续续有书信送回来报平安,可是到了十一月所有的消息都断了。
当时留守的的人并没有感到奇怪,毕竟已经到了冬天,无论是因为天气原因还是因为走的实在太远了,一时断了音信都是正常的。但是一直到了二月,整整过了四个月,一点音信也无,就有人开始怀疑他们是遇着事了。刚开始是到处向过往商队打听消息,都说没有见过一个这样的商队。又听说最近鞑靼人有异动,于是所有人都急了。
就这样一边明察暗访,一边朝京里传信,这件事就慢慢的惊动了不知道多少人,就连杜若都赶到了哈密,就是要来找寻一个结果。这几年不仅仅是在海运上大明有所突破,因为北边互市的开放,北边的边境贸易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越过崇山峻岭,跨过戈壁沙漠,来到这些互市开放的城市进行贸易,其中就有不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治下的人。
这世界上大明有三样东西最招人爱,茶叶、瓷器、丝绸。作为陆路的丝绸之路运瓷器想来是不现实的,在宋元时期,因为丝绸技术的外泄和西北气候的巨变,丝绸之路慢慢的就没落了。但是现在,大明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丝绸和茶叶的价格开始慢慢的下降,互市的开放又刺激了贸易的进行,于是那些原来抛弃了这条路的人现在又都回来了。
丝绸之路的重新走通极大的方便了杜升工作的进行,平日里或是半月一信或是一月一信,至多没有超过两个月的,所以才惊动了这么多人。他们也没有料到既然会遇到这么大的大雪。西北气候的巨变不仅仅是变冷,也是越来越干燥。像这样的大雪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过了,这样突然来袭,真的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断水断粮,借住在人家废弃的小屋里,最后杀马杀骆驼才熬过了一个月。没有货物,商队只好带着仅剩的一些银子踏上了回国的路程。祸不单行,因为大雪过后好多东西都埋在了雪下,他们又找错了路,一直走了四五个月才不容易的找回了原路。因为是在鞑靼人的地方,他们不敢传信回来,他们身上的银两这时候已经不多了,只好暂时想找一个地方歇歇脚。可惜他们又遇见了一股汉人流匪。
他们说的这样的曲折离奇,杜若身边旁听的礼部和兵部的人简直听呆了。他们都是经过科举上来的天之骄子,何曾听见过这样的冒险故事,听得一惊一乍简直像乡巴佬进京一般。倒是杜若听到后面觉得很不舒服,直觉这里不是这么简单。不过现在其他人都在,杜若不能直接追问,只能暂时忍耐。几个人一直讲一直讲,将这一路的风土人情,一队人经历的艰难险阻都讲了出来,到了天色将晚要吃晚饭了才堪堪结束。
大家听得意犹未尽,但是已经不早了,只好让他们回去了。这可是为国尽忠的英雄,大家就要商议要给什么赏赐,怎么写奏折,杜若却一个人以身体不适的理由躲了出来。游二已经在旁边屋子里等着他,他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游二解答。
一个大商队两百来号人,在被暴风雪围困时杀了有异心的十来个人病死了十来个人,回程途中又因为各种原因死了四五十个人,因为流匪又死了不少人,最后在鞑靼人的贼窝里又杀了不少人,最后就剩下了这么四五十个人。前面杜若听起来还是不错的,怎么最后在鞑靼人那里,鞑靼人像是会读心术似的,杀的都是些意志不坚定的人。
杜若走了两个多月,京城里却早早的下起了第一场雪。乐呵呵的朱厚炜一大早就带着陆良公公去给妹妹堆雪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