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四章 师旅帅的造化(3/5)

营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刘承宗手上,极为强大的军事人才储备。

只不过这个人才储备池必须尽快排空,否则军官们的不满情绪会日益严重。

这次整编野战旅,刚好给了刘狮子一个排空储备池的机会。

四千军官一日之间官升一级,立刻以极为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第一旅的招兵工作当中。

他们制定了颇为严格的要求,率先从西安府城外围城的八营人马当中展开选拔。

这八营人马,兵员素质,鱼龙混杂。

罗汝才的营兵员来历复杂,基本上就是元帅军的缩影,随打随招,陕北流寇、陇西山贼、康宁奴隶、草原马匪、边军逃兵,应有尽有。

他们天不怕地不怕,能打敢战,在陕北掳掠地主,去康宁抢劫土司,到青海欺负贵族,皇帝佛祖一块打,属于天底下最离经叛道的一帮人。

蒙古旅的士兵又太纯了,纯到他们几乎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北元汗庭,一大堆北元遗产,就像谢二虎这种把部落名字当成自己大名的有一群,过去从漠南跑到青海的部落旁支,如今反倒成了遗世孤儿,继承大宗。

算下来反倒是临洮旅这四个营是最为正规的前明军,也受过最多的军事训练。

四个小营,三个是兰州驻军、临洮卫与河州卫的旗军,一个杨国栋部则是西安府的归附贼兵。

他们本身旗军居多,军事素质较差;作战经验上也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

最重要的是将领和士兵的心志。

他们根本没有在元帅府当家的心态,自己就把自己当成外人和仆从军,在刘承宗的号召下作战,热情甚至还不如蒙古兵。

当然在热情上,临洮旅旗军不如那些出身青海的土默特蒙古兵,也很正常。

毕竟对临洮旅旗军来说,元帅府是刘承宗手下那帮老边兵的,而敦塔汗国却真真正正是青海蒙古人的。

他们不过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跟着刘承宗混饭吃而已。

所以临洮、河州的旗军,不论从什么角度,在元帅府都算当之无愧的弱旅。

不过眼下,随着关中战役结束,他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正是心气高的时候。

早前的关中战役,临洮旅先围乾州,再向西驰援,作为偏师夜战滇兵营、延绥营与昌平营。

那些对手都是远胜临洮旗军的天下强兵,给他们造成极大损失,全凭刘承宗的三大营在侧掠阵,才让他们有支撑下去的勇气。

当那场战役结束,临洮旅才真正算是完成了卫所旗军向正规军的蜕变。

后来刘承宗又给他们补充了一些降兵,士兵的军事素养得到很大提升,不过军纪和组织能力方面则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到如今一听大元帅要组建中枢野战旅,最兴奋的就是那些打了胜仗的旗军。

对他们来说,临洮旅只是辅助军队,像王文秀、杨耀那两个旅才是元帅府的正规军,而中军的三大营,那是比正规军还高一级的嫡系部队。

虽说粮饷是一样的,但中军就是中军,人家用的、骑的都比别人好!

因此一个个都踊跃应募,有能耐的自信满满趾高气扬,没能耐的也跃跃欲试,想着碰碰运气。

倒是将领们,就没那么兴奋了。

围城大营难得热闹起来,刘承宗也去观看野战旅选兵,不过比起看士兵,他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几名将领身上。

罗汝才那是混不吝惯了,他不仅对这事没半分抵触,甚至自己还想下场参加第一野战旅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