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二章 静宁(2/4)

,决定视前线情况而定

如果没什么意外,就在新城或兰州的府邸过了年,再去前线。

不过庞大的元帅府,不会让他休息。

同三位夫人诉了思念之情,次日一早,刘狮子刚让羽林骑下达召见蒙古娘娘的命令,就有府上护兵来报,西宁知府杨鼎瑞求见。

八位来自察哈尔的娘娘,虽说是亲疏有别,有几个刘狮子都没碰过,但到底是各自掌握武装力量的夫人,一年未见,如今回来了总该都见一面。

只不过她们并不都住在新城的元帅府里,作为当时宣称汗位的强大助力,她们有绝对的自由和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在新城有宅邸、城外有斡耳朵、青海湖沿岸有牧地,有自己的军队、部众这些财产。

尽管军队确实被刘狮子抽调了不少,但依然一个个都像自由的部落首领一样,这会儿没准在哪儿呢。

杨鼎瑞是从西宁城过来的,早在刘承宗刚到龙驹岛,就给西宁府传了消息,询问前线情况,这会让好几个随从携带文书入府,还未寒暄几句,刘狮子问起静宁州,交谈便从远在天边进入了近在眼前。

「王旅帅先遣先锋魏迁儿进了静宁州,随后又以参将杨承祖调换魏参将,大帅放心,接管静宁州三座城一切顺利。」

「调换,那魏迁儿去哪儿了?」

「魏参将还驻扎通渭,静宁州……」

说起静宁州的情况,杨鼎瑞一脸悲天悯人地翻找文书,缓缓摇头道:「地如其名,宁静得很。」

这话最早不是杨鼎瑞说的,而是魏迁儿在入驻静宁州之后,传回到元帅府的公文里说的。

元帅府绝大多数将领,在出兵作战时都有一道非常多余的程序,就是在闲暇时会把前线情报多整理一份,送到刘承宗手上。

有时候,刘承宗亲自统率他们,这道程序自然没啥问题;但有些时候,就比如现在,魏迁儿被配属到王文秀标下,他依然除了将消息报告给王文秀之外,仍会把消息传给刘承宗。

刘承宗离得太远或找不到,魏迁儿就会把消息报告给兰州的元帅府邸。

这么干的不止魏迁儿一个人,元帅府的所有嫡系参将都会这么干,或者说会这么干的才是嫡系参将。

这本质上其实和依靠贿赂来讨好长官一样,都是难以制止却非常容易形成的风气,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毕竟只要有一个人送礼,其他人就也会送礼,最终演变成送什么礼不重要,避免成为不送礼的那个才重要的局面。

元帅府的高级将领不顾隶属,坚持要给刘承宗送情报也一样,别人都送你不送?

高应登人在甘肃,还跟个旅行青蛙一样有事没事就给兰州的元帅府衙送封公文呢。

刘承宗面无表情地看完魏迁儿的信,放在一旁顿了良久,才愤恨地眯起眼来长长的出了口气,随后又叹息一声。

「唉。」

早在从康宁府启程之时,刘承宗就收到王文秀关于静宁州的报告,说那边并非元帅军攻略,而是士绅百姓自发改旗易帜,寻求元帅府威名庇护。

刘承宗也因此在心中生出一分沾沾自喜,咱刘狮子也能单凭名号,庇护一州二县数万生民免受兵灾战乱之苦,出息了。

他对静宁州有印象,刘承宗记得很清楚,是在崇祯三年的八月,他第一次率军翻过陇山进入固原,把狮子营摆开络绎二十里,吓得瓦亭关守将退避三舍、巡检仓皇出逃、驿卒开城献降、边兵纷纷告饶。

他的兵马遍布固原镇,兵锋直抵最南的地方,就是静宁州的领县隆德,四方小城修得简单,当时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