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五章 第二次投降(2/4)

办法为士兵减压。

以多围少爆发冲突要死人的,连着三天睡不好,士兵就快疯了,将领再上压力等待他的就是营啸。

战略战术能决定战斗的上限,但决定下限的是组织,所谓的组织依靠的是管理,管理是远比战略战术复杂的学问,每一名士兵的身心状态都将在开战的那一刻反应在集体的战斗能力上。

因此突围在林成栋的计划上困难,他以为要面对的是人山人海的三营军队,但实际上正东只有一个千总部,正南正北与东北东南各有一个把总司,西边则根本没人。

而在这些围困部队里,还有三分之二的士兵在睡觉,防线在第一时间就被穿透了。

林成栋的突围是东北方向,炸开缺口四千军队就兵分四路步骑滚进,朝骆驼城埋头狂奔。

冯瓤紧急集结起六百骑兵紧随其后,直到骆驼城才追上一路将之击溃,不过在战斗中起到最大作用的人不是他,而是恰好出现在骆驼城的王自用。

王自用带了二百多人,有黄胜宵营两个什的炮兵,一共二十四人,其他人则都是给高台运送火炮的民夫,既有肃州卫旗军、也有三劫会众。

他们倒是跟林成栋没啥新仇旧恨,出现在骆驼城也只是顺路,穿过清水堡到骆驼城中间的戈壁滩,拖拽火炮的河曲马累得口吐白沫,只能在骆驼城稍加休整。

结果就这修整一晚上,早上起来就看见一股股明军往骆驼城杀来,别说三劫会众和旗军了,那俩元帅府炮兵什的二十四名士兵都吓得够呛。

骆驼城早就是一片废墟了,他们休息的地方是李鸿嗣部修出的防御阵地。

明军杀过来,他们小命儿肯定没了;黄胜宵十二门新铸的火炮丢了,也饶不了他们,拿着十二位千斤红夷炮和弹药,看见冯瓤的兵在后边风尘仆仆地赶来,他们想都不用想,塞上弹药就朝着明军开火。

仓促之下,十二门火炮在不同的位置快速装填、调整方向,十二发前后间隔极长的炮弹是一炮都没打准。

但他们给林成栋部突围军队灌输的意志非常明确:战场局势跟他们想象中不一样,驻守在骆驼城的不是友军,骆驼城已经失陷,他们现在这算深入敌后了。

他们不知道李鸿嗣率领优势兵力追击高应登去了,更不知道甘肃总兵杨嘉谟在高台千户城,他们只知道副总兵李鸿嗣已经带兵撤离,都没喊他们。

失联三十天的突围军队在刚刚恢复战场感知能力的一瞬间,尽管他们依然是成建制的军队,军心却迅速崩溃。

四千军队陷入迷茫,他们放弃在滚滚黄沙中侦查骆驼城阵地驻军,只顾一心向东追逐李鸿嗣部主力。

刘承宗收到来自冯瓤部的准确消息时,整个围困在高台城外的主力部队都还沉浸在‘什么东西跑过去了’的疑惑中。

由于清水堡到高台城已经成为元帅府的补给路线,一支四千人的军队横穿而过,给刘承宗带来了七八个不同位置的消息源,后知后觉,刘承宗意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支像大黑耗子般向东逃窜的军队,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杨嘉谟在战场上。

事实也正如他猜想的这样,在车营逃窜的路径上,已经归附元帅府的百姓多次向工匠营千总殷如岳报告,明军多次向他们打探情报,情报的重点在于询问李鸿嗣的主力部队向哪跑了。

前后仅间隔半日,车营突围的当日傍晚,冯瓤在高台城外求见刘承宗:“大帅,我部是否进军甘州,向张掖继续追击?”

刘承宗稍加思索,就坚定对冯瓤道:“要追进甘州,车营的铳炮战车都带走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