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八章 散阵(2/4)

风报信,这事可太简单了。

刚过正午,张天琳的部下就找到了赵之瑞部的准确位置,随即前部千总冯大奎便返回至张天琳处报告:“将军,找到他们了,不过……我看他们行军阵型严整。

只怕不易强攻,要不要再找更好的时机?”

张天琳缓缓摇头,扬鞭驰马越过军阵奔向沙丘,远远了望着肃州营边军的阵型。

三个纵队各自间隔五十步,在大漠边缘拉出不到二里长的队列,哨骑在周围铺开,走得很有章法,每个纵队里都有不着甲、半甲和全甲的军士,牵马埋头向东走。

肃州营这种行军是临战状态,他们防备着遭遇突袭呢,这种有所准备的敌人很难在短时间里将之击溃。

张天琳皮笑肉不笑地扯了一下嘴角,他能带领三流的农民军在陕北起义的早期混战中活下来,多次在各路游击将军、守备夹击下逃出生天,靠的就是二流的机动能力和一流的战场嗅觉。

他知道对手想干嘛,知道对手想去哪,才能把队伍带到安全的地方,虎口脱险。

实际上此时此刻在他心里,赵之瑞部边军的表现越好、对突遭袭击的准备越是周全,他的进攻决心就越强烈。

农民军出身的将领,绝大多数都有很强的赌博心理,同样的兵法,在正规军将领和农民军将领心里,很有可能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理解。

哪怕一样的战机稍纵即逝,正规军将领可能会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农民军将领很大程度会勇于一搏。

这跟张天琳正规军出身关系不大,在他的带兵生涯中,通常错过一个时机,就没有更好的时机了。

“大帅就在关外,我们的使命是拖住关内敌军,肃州营兵分两路,一部已入临水驿,这千五百骑也在向临水驿城移动,东边的甘州军想必在来的路上。”

张天琳在沙丘上扬鞭指向战场,对部下道:“倘一千五百骑难以取胜,待敌合兵,就是两千五百甚至更多敌军了,这就是最好的时机,先以倍兵打残此部。”

都是边军,张天琳心里也很难没有同情之心,但此时此刻,战场上这支敌人与他的部下都是代价。

只有尽快结束战争才是最大的仁慈,结束战争最快的方式,就是几场摧枯拉朽的大胜,摧毁官军抵抗之心,才能避免双方付出更大的代价。@·无错~~

所以他要的是恐惧,打疼肃州营一次,整个肃州防区的边军都会畏惧他们,接下来的战事就会容易许多。

冯大奎等千总抱拳领命,随令旗招展,肩扛火枪的马队呼啸而出。

赵之瑞的反应极快,麾下军官也都训练有素,尽管有马队突然出现在屁股后头令人惊愕,他们还是第一时间摆正心态,布置出马军遇袭的标准阵型。

全军由一千五百骑组成的三个纵队,又自内部分成九部,每个纵队都在把总的指挥下分成三批。

第一批是行军中少量披挂甲胃的精兵立刻上马环伺军阵之外,迎冲击而来的元帅府骑兵进行分散阻击。

第二批是行军中未着甲胃的骑兵,蒙了马眼驱赶战马环围阵外组成血肉掩体,持弓箭火枪准备对突破阻击的少量敌骑进行狙击,布置随军携带的涌珠小炮。

第三批是行军中仅着半甲的士兵,他们有些人只挂着披膊铁臂缚,有些人则仅着锁甲或内衬棉衣,被护在阵中,趁此时机披挂甲胃。

整支军队在这过程中镇定且有序,令赵之瑞非常满意。

他是在宣大防线打过仗的将领,一般来说蒙古军队遇上这种情况,看见他们阵型严整,就已经在考虑撤退了,必须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