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八章 分兵(2/4)

是你的了,还有阵亡的敌军的铠甲兵器,由射猎营先挑,挑完再送辎重营。”

射猎营的番兵不缺铠甲,刘狮子南征缴获的装备,绝大多数都配给巴桑了……他们使用蒙古装备只是因为蒙古人的甲具轻。

射猎营人均铠甲占有量,可能比刘承宗麾下最高的一个营,只是铠甲质量参差不齐。

整个营六千多人有四千多件锁甲、皮甲,八百多领西番圈扎甲,还在青海湖北岸的营地存着一千八百多领各式甲具。

所以巴桑对铠甲兵器没有太多渴望,他的很多士兵穿上重甲走不动路,最适合他们的情况就是穿件番袄或蒙古袄,外面罩件锁子甲或镶铁皮甲、头顶一只镶铁条的皮盔。

但听见刘承宗要把七十二门灭虏炮都配给他,令沉默的巴桑重重点头,接连道谢。

不过这会带来一个小问题。

巴桑说,射猎营的汉军不够,那些人可以放炮,但他们同时还是带兵官和重铳手,炮给他临阵只能打放一次。

人们没办法在面临敌军时手忙脚乱的完成装弹和重复打放,不把火药桶点了就算不错。

但刘承宗并不认为这是问题:“临阵放一次就比不放强,后面让他们慢慢教,射猎营慢慢学,就有自己的炮队了,先拿这些炮在战争中学习吧,将来还有更好的炮用。”

刘承宗所说更好的炮,是由高迎祥在山西监制的那批狮子炮,因为达到使用寿命,需要在俱尔湾等待重制,但新的铸炮厂正在修建,就留在新城防备西面。

说话间,刘承宗命辎重营的蒙古兵搬运尸首,营内生员统计一份敌我双方阵亡士兵的致死原因。

对军队下完命令,刘承宗又给巴桑下了个命令:“跟生员多学学言语,等我们拿下河湟,去练兵营跟王参将学习一段时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旁边的西宁生员闻言道:“大帅,巴参将一直在和阿旺千总学习。”

刘承宗闻言露出笑容,巴桑好学是好事,但是跟阿旺学习未免效率有点低。

一个不会说话、一个不识字,这学起来可太难了,他甚至能猜出学习的过程,巴桑的学习可能不太顺利,但两个担任通译的生员肯定学得特别好。

“我记得你叫杜茂,是个童生。”

刘承宗记得,在囊谦时有两个西宁的读书人投奔,这个童生杜茂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个是秀才,名叫莫负礼,二人如今都在射猎营给巴桑当通译。

生员连忙点头:“蒙大帅记挂,小生杜茂,从番地回来就进了西宁府学。”

刘承宗点点头:“尽快教巴桑学会汉人言语……你那个好友莫负礼,和莫与京都姓莫,沾亲带故?”

杜茂点头答道:“是,莫与京是莫负礼的远房叔叔,当年他本想去芦塘营投奔莫与京,后来去囊谦投了大帅。”

杜茂说罢,问道:“大帅要把他调回去?”

“不必了,让他踏实呆在营里,他又没犯什么过错。”

刘承宗估摸着俩人的血缘应该离得挺远,否则不至于投奔自己都不投奔莫与京,但确实得找个人好好看管着莫负礼。

他又叮嘱巴桑几句,这才让二人回去安顿射猎营。

土山之上,刘承宗整理分析了塘骑传回的情报战报。

兄长已将北营敌军驱赶至通向连城的大通河,占领湟水北岸大坪威胁巴暖三川营的侧翼;谢二虎也将敌军追赶驱逐至营城,不过随着夜幕降临,在河湟谷地最大的谷地平原上已经没仗可打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