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天下之大(2/4)

为犄角,是当下最有利的选择。

但在对待雪山上藏巴政权上,对刘承宗来说能不能往下谈是一回事,来不来谈是另一回事。

他就很不爽,爷大小也是个政权,没有个外交怎么能行呢?

怀着这样的心态,刘承宗还真等到了来跟他谈外交的人,但跟他想象中不一样,不是从西南下来的,而是从西北哈密来的进贡队,自称蒙兀儿斯坦。

刘承宗听着这遥远的名字,感觉像做梦一样。

倒不是没人给他进贡过,但那些进贡都像送礼,甚至像刘承宗率军索贿,走到一个地方,地方头人给他上点贡,和给朝廷的进贡有很大差别。

但这支进贡队不一样,从遥远的哈密而来,一直走到海北,再被父亲派人指引着带到康宁府。

站在庄园三层,刘狮子远远地就看见二百余西宁卫旗军护送着一行十余人,牵牦牛战马,服色与中原和康区迥异,在扎曲河畔支起篝火等候,带他们过来的刘国能正一蹿一蹿地走向庄园,还不忘好奇地向周遭张望。

刘国能和刘承宗是老熟人了,走近了一点儿不见生,笑嘻嘻道:“大帅,我给你运农具来了。”

说着,奉上货单。

镐头、镰刀头、锄头、斧头、锯片、犁头、锤头等等,四千多具,全部都只有铁头,还有几箱钉子,货单后面还带着西宁十四家土司的名号。

刘承宗看着货单大喜过望,笑道:“这全是河湟谷地的土司给弄来的?”

“都是好东西。”刘国能点头道:“对,早前大帅还想着靠这些货物卖给蒙古人,也算未雨绸缪,如今自己先用上了。”

尽管这些农具、工具的数目还是很少,而且木柄、犁身仍需康宁府自造,但已经足够解康宁府农垦的燃眉之急。

刘承宗重重点头几次,这才拍拍刘国能笑道:“你在西宁怎么样,还习惯么?”

“习惯!”

刘国能哈哈大笑,等刘承宗示手让他坐下后,他说道:“其实我这次过来不光是运货、带哈密地方的朝贡队,也是来找大帅要人要官的。”

听见这事,刘承宗眉头微皱,疑惑道:“此话怎讲?”

“老太爷上任知府,要添设两县,一在海北扼守祁连山、二在海西把守盐池,海北知县的人选是陈钦岱,让我从大帅这把人要走。”

“此外老太爷怜我腿脚不便,在西宁卫带兵操练多有麻烦,打算叫我上任海西,特来面见大帅,以求执照印信。”

刘国能说完,等着刘承宗回复。

“等会啊,我想想。”刘承宗想了半天,抬手道:“你上任知县没有问题,不过是不是反了,你去海北、陈钦岱去海西难道不好?我大是怎么想的?”

刘承宗觉得,刘国能上任知县完全没有问题,这毕竟也是个秀才,又是早年起兵的头目,何况许多族人也在军中,有人帮衬镇守一县是小意思。

而陈钦岱精通蒙古言语,镇守盐池跟那边的蒙古部落打交道也很容易。

怎么父亲会让刘国能去守盐池、陈钦岱去镇守祁连山呢?

刘国能笑道:“老太爷是这么想的,盐池那边,大帅留了钟虎将军一千二百军士,我从西宁卫出来,再带些族人,扼住钟将军在南山口修的南山堡,兵力充足。”

“陈钦岱是边军,由是大帅的掌令官出身,海北多蒙古部落,祁连通张掖、肃州,已经有甘肃边军跑过来了,所以要让他去当知县。”

刘承宗扶着额头重重叹了口气,西宁府的出现必然会吸引甘肃的逃兵,该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