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邻居(2/4)


在使用火器的态度上,刘家兄弟俩惊人的相似。

他们都非常愿意在战斗之外的任何时候使用火器,但在战斗之中,两人都更加信赖弓箭。

刘承祖把火铳还回来,问道:“小规模装备,多小?”

“四五百?它比师成我早前做的佛狼机手铳更容易制作,同样适合马兵使用。”

刘承宗说着摇头笑了:“练一个骑射好手要三五年,但一个人在马背上熟练用这个,只需要三五个月,而做两支这个,只需要三十个工。”

制作鸟铳最难的地方在于把铳管钻光、钻直,精良耐用,这也是最耗费工时的地方。

相较四尺长管只有一半的手铳,显着缩短了制作时间。

“但那三五年,是他们在家自己能练的三五年,而这三五个月,则是在你的练兵营里练三五个月。”

刘承祖补充道:“这中间的花费,又是多少呢?”

训练成本,是比器械更大的支出,所以尽管燧发铳的成本比火绳高了那么两三分银子,但在刘承宗眼中是能直接忽略不计的。

一杆铳的成本,便宜的六七钱、贵也不过一两多不到二两银子。

这点钱只够养兵一俩月。

刘承宗扬着脸笑道:“所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我们人少嘛,有能耐在家练三五年骑射本领的好汉,这周围能找到多少呢?”

“使用火器是大趋势,时代变了。”

伴着刘承宗开口说话,呼吸在空气中凝成白雾,他把火枪塞回马鞍旁的皮套里,戴上厚实的手套,望向远方的雪山。

“十年如一日磨练出的技艺,在战场上兴许还没进弓箭射程范围就被一炮打死,上万精锐之师就能包打天下的旧时代,已经越来越远了。”

刘承祖深以为然,其实他们并没有完全生在那个时代。

从他们上战场起,战争的规则早就冷热结合了,但对从前的他们来说,面对北虏,技艺精湛的战士依然所向无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是看见河曲马,难免想起具装甲骑驰骋战场的时代。

刘承祖的脸颊被冻得通红,相对狮子军驻扎在外,西宁卫是个更好的地方,他裹紧了裘袍,二人踱马向避风处走去,路上抽抽鼻子问道:“你真打算给北虏卖刀?”

河谷不知废弃多少年的残桓断壁旁,护兵升起篝火,兄弟二人栓了战马,刘承宗拾起几块潮湿木块放到篝火旁边,问道:“大去找你了?”

崇祯三年的整个腊月,狮子军的头目们都在商议设厂开市的事。

设厂不是大事,他们有西北最好的技术,手工制造这个时代所有东西,都没有技术门槛。

能限制他们的只有高级匠师数量不多,及原材料不足。

所以他们设什么厂,取决于青海土达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原材料。

如今敲定的有织造、军器、百工三局。

其中军器局自然是制作兵器的,织造局管做服装、白帕、毛毯等织工。

百工局在刘承宗的设想中,是主要用于对蒙贸易的机构,雇佣西宁、土司的工匠,接受蒙部订单,制作生活用品。

诸如农具、首饰等技术含量不太高的需要,都由百工局来完成。

唯一能引起他们争论的只有一件事,铁器。

用铁器封锁蒙古,是大明的一贯国策,如今狮子军的头目们俱出身大明,在这一点上自然也无法免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