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七章:步步紧逼(3/4)

则是要去坐牢房了。

而对于贩夫走卒,引车贩浆者,宋朝则是免税的,这一条,可算是相当的亲民了。甚至还有明确的规定,乡村百姓,贩卖一点自家产的鸡鸭鱼肉,疏菜瓜果,皆可免税。

大宋的这些政策,极大地鼓励了商品的流通和商业的兴盛,也方便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得物价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百姓们经商的兴趣大大增加。

盖所获利博,岂肯蓄藏于家?

因为这些政策,经商的人数大大增加,国家征税的范围反而得到了扩大,看起来减税的范围很多,但国家税收反而大大增长了。

当然,大宋商税的大头,主要来是来自于禁榷商品以及大宗货物。

烟、酒、茶、盐、铁、媒、香料等利润高、流程简单的行业,被纳入到了国家经营的范围,只需要投入极小的资源,便能获得很高的利润。

而对外贸易,也是其中一项。

除了朝廷主持的大宗对外贸易之外,也鼓励有实力的商人进行对外贸易。而这些贸易的利润也是极其惊人的。

相对于商税,农税则是相当简单的。

就是亩税一斗。

这个税率是相当的低了。

如果你亩长一石,则算是十税一,但如果你亩产三石呢,那可就是三十税一。

像在贵州等地,随着粮食亩产量节节增高,农民所交的税,是越来越低。

在大宋,城市居民还有另外一种税要交,那就是房屋税。

像在江宁石头城,以前的房屋税,每年大概是在三百文钱,并不算高。

而在江宁石头城拥有房屋的人,这几年可是赚得盆满钵满,谁也没有想到新宋成立之后,竟然把都城选在了这里。

只不过转眼的功夫,这里的房屋价格,便打着滚的往上翻,三年时间,房价涨了五倍有余。而上涨的房价也带来了房屋市场的交易火爆。

在大宋,主持收税的部门,是户部。

江宁新宋,自然也不例外,而掌控这个部门的,则是江南派的徐向奇。

现在,萧诚要对户部下手了。

枪杆子和钱,这是一个国家的两条腿。

怎么能不将其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萧诚要将收税的权利,从户部的手里剥离出来,成立一个单独的部门。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皇城司也好,知秋院也罢,这几年来,都在努力地收集着户部在税收方面出现的重大纰漏或者说是贪污 现象。

就在各衙门准备休沐过年的时候,监察院突然发力,光是江宁一地,便抓了数十名官员,而毫无意外的是,这些人全都是跟税务有瓜葛的官中。

上至户部主持税务的员外郎,下至大型榷场的主管,吏员等。

厚达一人高的卷宗,此刻便摆在徐向奇的面前,让他的脸色有些发白。

而萧诚高高推到他面前的那本汇总的帐薄,则显示着仅仅是江宁一地,去年因为贪腐、官商勾结或者疏忽大意而至的税款流失,就高达十数万贯,如果将这个数字放到诸于整个大宋控制的区域,损失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税赋关乎朝廷经济命脉,稍有闪失,便是地动山摇。历年以来,朝廷都没有一个固定的专门管理税收的部门,每年都是临时任命,繁杂而且缺乏监管,官员专业性极度缺失。”萧诚缓缓地翻着手里的一份情报:“像去年这个去两浙监税的徐中秋,对财货完全就是一窍不通,被人骗得团团转而不自知,导致朝廷损失税款达十二万贯,再来看看这桩贪腐案子,朝廷减负于普通百姓,那么对大宗货物的榷场交易税收的依赖便大大增加,可官商勾结,在帐目之上做文章,每年损失数万贯。”

“这是户部的失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