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70章 科技创新大奖(2/3)

气大了,国内已经放不下他了,每天都想着怎么去征服海外市场。婕妤传媒跟好莱坞的合作很密切。

这种购票平台说不定可以在美国推广。

未尝不是一个为ulu引流的机会!

成为ulu的付费会员,就可以拥有低价购票的机会……感觉这个模式很靠谱,说不定可以成为ulu对抗奈飞的绝招。

甚至在美国都不需要玩补贴那一套。

国内的购票平台,都是低价售票,线上买票的价格比线下便宜。国外的购票平台都是高价售票,线上购票比线下购票更贵。

因为美国的电影市场很成熟、很传统,一百年下来,影迷们都习惯线下买票了。

线上买票,是一种便利行为。

既然获得了便利,就要有额外的收益。

ulu如果跟购票平台联动,会员可以享受到低价购票的优惠条件……“互联网+产业”的玩法,国内可比美国领先多了。

通过交叉互补,来完成业务上的拓展。

ulu不在电影票的业务上赚钱,通过这个业务来吸引流量,发展出更多的会员。会员们也很高兴,虽然每月10美元的会员费价格不低,但可以买到“低价票”。多买几张,就相当于每月的订阅费省出来了。

“老公!”

“啊?”

周不器听到了石婧琳的声音,回头一看,发现她穿着睡裙,站在旋转楼梯那边。

“星期五的晚上,你留出时间,我有事。”

“好的。”

“我二姐要过来。”

周不器问:“来家里吗?”

石婧琳道:“不的,她处了一个男朋友,都谈婚论嫁了,过来跟咱们吃一顿饭,认识一下。”

……

奖学金的事还真不能想当然。

确定了方案后,季子安对这个行业做了简单的调查,然后就觉得紫微星每年给高校出1亿元的奖学金,是封顶了。

国内最高级的奖学金,是国家奖学金,每年向全国6万名大学生发放,每人每年8000元。

也就是说,国家才出5个亿。

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奖学金,会作为补充。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不能重复。比如一个学生申请成功了国家奖学金,除了极特殊情况,就不能申请别的奖学金了。

在辅导员这里就被刷掉了。

每一届的大学生有2700万,奖学金的名额就那么多,总不能让很少的一部分人都拿了吧?要面向更多的人才行。

申请到了一种奖学金,别的奖学金就拿不到了。

像北大清华这种学校,一半的学生能拿到奖学金。

这样的安排是对的。

不能给大学生太多的钱。

要是尖子生每年赚到十几万的奖学金,那就出事了。大学生都很青涩不成熟,驾驭不了这么多的钱。

穷一点,可以安稳。有钱了,就要出事。

这是人性。

这种形势下,紫微星的奖学金计划就不能扩充了。1亿元的奖学金,每人每年可以拿到5000元,也足以惠利到2万人了。

“既然这样,这个奖学金计划就不以校内网的名义做了,就叫紫微星奖学金吧。”周不器叹了口气,计划有点泡汤。

这种紫微星奖学金,就变成了纯公益,品牌意义不大了。

不过,早会上贺阳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巧了,前几天梁静找我,也专门提了这件事。这段时间她在清华工作,接触了很多人,很有感触。很多教授过得都很清贫。老教授还行,还能分到清华给的房子。年轻教授就不行了,一个月的工资就两三万,首都的房价这么高,生活压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