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9章(2/3)

甚密不假,但都是简在帝心的文臣。

他沈国丈脑子有问题吗?

和文臣说自己商量造反?

咋的?

还指望谋反了让文臣给他安排个好名声啊?”

卫老太爷到底是乡野出身,不讲究的时候遣词造句有些粗鄙,但也确实通俗易懂。

卫常谦惊道:“爹的意思是,沈家谋反是假,功高盖主,惹了当今猜忌才是真?

今朝事发,是当今安排的?

所以爹才坚决不参与?”

卫老太爷没说话,但是看他的眼神像看傻子似的。

被点醒之后的卫常谦又替沈家惋惜,说:“沈国丈挺好的人,这些年保家卫国,拯救无数黎民百姓。

就这样被污蔑致死,实在叫人不忍。”

“不忍也得忍着,”卫老太爷说,“沈家那样根深树大的,说倒也就倒了。

咱家根基浅薄,惹了当今不悦,满门覆灭不过是眨眼的事情。”

“可我们忍着,没了沈家,沈家军军心涣散,苦的可是百姓啊!”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沈家倒了,但沈家军必不会倒。”

卫老太爷老神在在,“你且看着吧,死牢里的沈二公子那必然是不会死的。”

卫常谦还想问很多,卫老太爷嫌他太笨,不想和他多说了。

他真觉得烦的时候,就是亲儿子也不给脸的。

那时候卫常谦在翰林院已经当了好些年的官了,但翰林院里勾心斗角没有那么多,大部分时间大家都在想着怎么写好文章,著书立说,争得最厉害的,也不过是争一个在皇帝或者太子面前露脸讲经的机会。

而且卫家还有卫老太爷独当一面,卫常谦活在其羽翼之下,还真没怎么见过官场黑暗,也难怪卫老太爷都说他读书读傻了。

也就是后来卫老太爷退下来了,卫常谦支撑门庭,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的顺风顺水,都是靠着他爹的庇护,几年里他也慢慢地成长起来。

去年开始皇帝开始渐渐给太子放权了,人人都争着在太子面前露脸。

卫老太爷却让他赶紧以侍病为由退下来,通俗点说就是京城不好待了,咱家快跑吧!卫常谦也听他爹的话,不明就里地就辞官归乡了。

如今他知道朝堂局势要发生大改变,心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火热起来。

不过他也知道辞官容易,起复难,而且他爹当年不站队不帮忙的,估计在太子心里也没落着好,不清算他们家就不错了,哪里还会想着再起用他们家。

他儿子倒是跟他爹一样聪明有天分,走科举路子必不会差,但是那样太刻意了,就差直接说:“我们家先后辞官就是为了明哲保身,现在风头过去了,我们家又回来了!”

那吃相也太难看了。

而且他儿子是一直跟着他爹读书的,卫常谦虽然知道自己是三代人里天资最差的,但是前半生他靠完老子,后半生靠他老子带出来的儿子,到底也有些没面子。

所以卫常谦就希望姜杨能在恩科中崭露头角。

姜杨可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等他在科举中大放异彩,新帝肯定会问啊,你一个寒门举子能有这种成就,老师是谁呢?

姜杨再一提他老师的名号,现在新帝心里留下印象,回头卫家再起复就容易了,也让天下人都知道,他卫常谦也是有几分本事的!所以当天上课,卫常谦让下人都离的远远的,还把门窗都关了。

在场的几个都是他学生,荣辱和他这老师绑在一块儿的,虽有个旁听生萧世南,但萧世南和姜杨又是一家子,不用担心他们出去乱说。

所以卫常谦直接对他们道:“我得到消息,不久后可能朝廷要像前朝那样开设恩科,夺情天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