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番外六(2/5)

京城虽然比县城繁华数倍不止,但世间哪里都不缺苦命人,尤其这个时代女子地位远不如男子,苦命的女子更是屡见不鲜。

有了百姓帮着口口相传之后,绣坊很快招进一批绣娘,运作起来。

新绣娘同样是从十字绣开始练起,这些比较粗糙的绣品在京城这样富庶的地方本是不好卖的,但是姜桃她们日常都会在家里用上这些东西,尤其是昭平长公主交友广泛,她也好不嫌弃地用上了,俨然成了京城上流里的十字绣代言人。

花几两银子就能和昭平长公主这样身份的人用一样的东西,想也知道十字绣品再也不愁销路!后来倒是也有胆大包天的,在黑市上兜售山寨品。

可十字绣品价格本就低廉,很多人跟风也是为了沾一沾姜桃她们的光,哪里就会为了几钱银子去买仿冒品?

再有沈时恩连祖上握着几代的兵权都上缴朝廷了,经过快一年的整顿,沈家军被打散之后重新整编,全国各地的军防力量都大大加强——从前只是沈家军驻守的北边边疆安稳无虞的,如今四面国界都和铁桶似的。

沈家名声正盛,这时候还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国舅夫人对着干?

不消姜桃出手,百姓一人一口唾沫星子都把那些想赚黑心钱的商人给喷死。

新绣坊迈入正规的大半年后就开始有喜人的进项了,账目是姜桃负责的,年底核对结束后她留出一部分作为成本,剩下的分成了三份,其他两份连带誊抄的账册一道送给曹氏和昭平长公主。

结果这两人都不肯要,说是她们虽然没做过买卖,但是也知道买卖是长线投资,这银钱她们不要,还是投入绣坊的后续经营之中。

新绣坊的第一年收入本就不多,她们每人分到的也就一二百两银子。

银钱数目不大,姜桃也就没因为这么点银钱和他们掰扯,但最好笑的是那誊抄的账册怎么送去的就是怎么拿回来的,连翻看的痕迹都没有。

后头年头上萧珏来沈家吃饭的时候,姜桃还把这事分享给大家,无奈道:“姨母和长公主对我也太放心了,连账册都不看一眼。

她们一人都投了大几千两,这数目对她们而言虽然不多,但总归是一趣÷阁不小的银钱。

若我存个坏心,做个假账再和她们索要更多的银钱说是后续成本,她们怕是丝毫不带怀疑的。”

这话把萧珏说得都笑起来了,道:“我听说英国公府的家业她都是懒得打理的,全权交给府里的老人负责。

我那姐姐就更别说了,金尊玉贵的长大,哪里为银钱的事情操过心?

更别说做什么买卖了。

也就舅母这样的人缘和人品,让她们都愿意和你一道,也放心把绣庄交给你经营。”

萧世南也跟着笑道:“就是,我娘素来不管庶务的。

因为听说是嫂子的绣庄,而且听说舅母是为了帮人,旁人说这种话或许是沽名钓誉之辈,嫂子自然不是那种人。

我娘年前还和我美着呢,说绣坊帮了许多苦命的妇人,连带她这凑热闹的都得了个好名声。”

姜杨跟着点头道:“我上值的时候也听说了一些,同僚里也有人询问此事,说是她家的夫人也想加入,还特地来探我的口风。”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把姜桃夸上了天,姜桃笑着啐了他们一声,然后也觉出一些味儿来。

她过去身份低,能力小,所以能想出的帮人的办法只是办绣坊,现在身份不同了,不该止步于此才对。

像曹氏和昭平长公主这样想入伙的人不少,她们有钱有铺子,并不用拘泥于给绣坊的形式,只要是给妇人提供工作岗位,那就是殊途同归。

想明白之后姜桃又和曹氏、昭平长公主一商量,便着手新事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