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地一千九十六章 越俎代庖(4/5)

来,那接下来可就好办了。

不管常家人想得是对是错,今后日子长了会不会又有反复,反正眼下是好达成共识了。

宁卫民就又摆出来了当初曾经跟常玉龄提及的物质补偿条件,为了西太后御赐给常家人的这个翡翠扳指出价一万元。

而且同时还拍胸脯作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即便是常家把秘方送给他了。

可只要自己还在卖葡萄常的料器葡萄,那么每年常玉龄的忌日,他都会给常家一万块的分红。

就这两个条件,再度博得了在场人等的齐声喝彩。

要知道,宁卫民答应的这可是每年一万啊。

在此时看来,如果他说到做到,哪怕常家两家人今后什么不做,都能过上吃喝不愁的富裕日子了。

这谁不羡慕?谁不佩服?谁还挑的出不是来?

这还不算,随后宁卫民还紧接着来了一手在旁人看来最为豪气,但其实也是最损的举动,以安常家人的心。

他当堂就用纸笔写下了文书,与常家人签字画押,并请在座的其他人做个见证。

于是这一下子,白纸黑字落到了实处,别说常家人感激涕零,再无不信之理,也没了日后找旧账,反悔的可能。

哪怕是街道厂的负责人牛主任,看到这一幕心里觉得别扭,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

但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毕竟他是出不起这个价码的,不可能代表街道厂承诺这样的条件。

而且人品嘛,宁卫民即使在他的心里,那也是伟光正的形象。

说到底,双方合作这么久了,他死活不相信宁卫民会突然变得自私,对街道厂做什么不利的事儿。

那既然如此,宁卫民花钱买了秘方不就无所谓了吗?就这么地吧……

总之,这事儿就这么敲死了。

对宁卫民而言,他花了并不是很多的几个钱,换来了最安心的结果。

既对得起常家的后人,今后也在料器葡萄的秘方上占据了充分的主动。

更重要的是,这小子还又一次当众显示了自己的清白,买到了人心所向。

所以当接下来,宁卫民再抛出第二件事,一个更加没有私心的由衷建议后。

此举不但让他的威望达到了顶点,换得了这些老匠人们的真心佩服和无限感动。

而且从此更让他的名字成了仁义无私的代号,在整个京城的工美行业如雷贯耳。

甚至连宁卫民他自己都没想到,他今天的这个举动给自己的前途扫荡平了多少的障碍、今后会有多少身怀绝技的老艺人、老匠人,冲着他的“圣人”之名,主动来投奔其麾下,寻求合作的。

总之,这一切都源于他今天在常玉龄灵前所受到的触动,当众的这番表态。

“牛主任,在座的各位老师傅们。常玉龄常师傅今天走了,我很难过,你们也难过。我琢磨着,常师傅地下有灵,一定希望咱们大家过得好,早点把这件事迈过去,开开心心的继续生活。但是,我也得说,有件事我心里怎么也过不去。”

“常师傅这么有本事的人,不该是这么一个冷冷清清,默默无名的结果啊。以常家料器葡萄对京城工美行业的贡献,她理当得到业内同仁的尊重与重视。常师傅的本事和知识都是无数代人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理所应当被所有的业内后辈学习,发扬光大。可惜了,没人识货。如果常家的手艺今后随着常师傅消亡,这比常师傅人离世,无疑更让人遗憾和痛心。”

“还有在座的各位,勤行的张师傅,做料器的蒋师傅、邹师傅,做仿古瓷器的刘师傅,做绢人的马师傅,花丝王传人张师傅、做宫灯的吴师傅,木器行的李师傅,还有我自己的师父,您几位哪位不是有真才实学的能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