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己字卷 第八十四节 风渐起(2/3)

连续不断的奔波和谈事儿,让冯紫英也有些疲惫。

到现在他才算是明白在通讯和交通条件极端落后的情况下,要想做好事情,那就只能是辛苦自己。

只是时间太紧,自己心思太急,总想要一下子就把事情做好做成,但明知道这不现实,但是总想更快一些,这种心态下,所以更容易让人产生疲惫倦怠和急躁的情绪。

端起茶,抿了一口,让自己心境平复一些。

冯紫英并不知道自己这半个月来的种种落在整个永平府衙里的同僚和下属们眼中,已经有了两种反应,一种是认为他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一种则是认为他哗众取宠急于事功。

但不管是那种,大家都还是有些佩服冯紫英旺盛的精力,这才去了三屯营和蓟镇方面协调,又马不停蹄去了抚宁,然后还去了榆关,这都是几百里地一趟,来回奔波,身体差一点儿都得要把骨架子给颠簸散了。

按照计划,冯紫英还打算跑一趟昌黎和乐亭,看看蒲泊附近的惠民盐场现状,不过这一趟他还是打算微服私行。

大周的规制,非亲民官并不需要这种亲临各州县去抚民,他这个同知其实用不着东奔西跑,只需要等待各州县主官和同知、县丞来见自己,汇报情况就行了。

他的工作范围已经基本划定下来,协助朱志仁处置府中各项事务,但是重点是清军、海防、治安以及田赋之外的赋税劳役。

清军不必说了,海防和治安是一大难题,蓟镇那边虽然答应配合支持,但是这还需要一个契机,而天赋之外的赋税劳役,直接关系到整个永平府的留存收入,也是未来一年永平府用度开支所在,往年都是拮据不堪,也是朱志仁最受攻讦和诟病的,现在朱志仁听了冯紫英的“宏愿”,也难免生出了一些希望。

任重而道远,要一蹴而就,本来就不可能,冯紫英知道自己应该沉下心来,慢慢适应这大周朝的办事节奏。

*******

东书房。

永隆帝白皙的面颊瘦削了不少,不过目光依然沉静,案桌上的奏折一份一份细细看过,比起往日,却少了几分签批的精神。

看着堆砌如山的奏折,永隆帝也有些头疼。

一场病下来,精力似乎一下子就有些不济了,原来还不觉得,这个时候永隆帝才意识到自己年龄不轻了,光是这审阅奏折就让他每日都倍感疲倦。

比起身体依然如故的父皇,据说还是体健神足的老大,永隆帝心中没来由的涌起一层阴霾。

还好,各地的情况都还不错,没太多让人扰心的事儿,辽东那边也安宁了下来,东虏没能一举拿下乌拉部,只能偃旗息鼓,暂时隐忍,但是冯唐来的信中依然表示情势不容乐观。

东虏依然在厉兵秣马,而且因为乌拉部虽然未被彻底歼灭,但是实力大减,已经无力制约建州女真向北面和东面的东海女真的渗透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忍不住站起身来把舆图掀开,永隆帝戴起了从西夷进贡来的老花镜,仔细地在舆图上查寻着最新的舆图。

据说这是结合了辽东方面最新对东北之地的探寻描绘出来的舆图,最北面和东面临近的鲸海已经被标注出来了,但是兵部职方司也说,这些只能是一些概略图,具体情形现在还无从得知。

看着舆图上北面散乱的部落名称,永隆帝也知道那就是散居的东海女真,分布区域很宽泛,人口数量却不散多,但这些被南面女真诸部都称之为野人的东海女真民风彪悍,乃是最好的猎手战士,一旦被建州女真所吞并,其实力又要更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