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88章 商贸代表团(1/3)

看最快更新

驻莫斯科大使馆里,还是那处环境优美的所在,池塘边上树木葱郁,覆盖着一层细细的雪。

莫斯科下雪了,入冬的第一场雪。

今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往常,冬季的第一场雪会在一月份到来,今年,却是早上了一些时候。

轻轻落雪于池塘水面,水面的轻轻荡漾与池塘边的树木摇曳相映成辉,在寒冷的冬日,却是有些许的生机呈现。

只是使馆里面的气氛,却是比天气还要寒冷比天空的乌云还要沉重。

一楼大厅里,两帮人在对峙着。靠近门口的是穿着黑色休闲装衣物略显单薄年纪大多很年轻的几个人,李路穿了一身黑色休闲西服居中站着。这些是李路的团队。

站在他们对面的,是年纪普遍较大的一群人,他们人数较多,有七八个,居中的是四十多岁的詹成辉,外交部的一个司长。除了他身边的两个助手,其余人都是各个部位的代表,以及几个国企的负责人。

在两拨人中间,是使馆参赞。大使不在的时候,使馆的一切事务都是由他来负责管理。此时,只见他一会儿看看詹成辉,又看看李路,满脸的为难和无奈。

这一天,是12月24日。

事情的起因是,刚刚从喀山回到莫斯科的李路,迎面就撞上了前几天抵达这里的国内商贸代表团。擦肩而过的时候,李路听到他们之间的谈话声,当下就挡在了门口处。

原来,詹成辉率领的这个商贸代表团,要去找苏联政府洽谈经济方面的合作。

实际上,李路是认出了代表团里的戚光明,才决定挡住不让他们外出的。戚光明是中石油的老总,李路的结拜七弟的老爹。戚君庭负责的大唐实业能够那么迅速地在石化领域打开局面,是离不开他老爹的帮助的。

看到戚光明的瞬间,李路就想起了那条折腾了十几年最后让小日本横插一脚让国人丢尽脸面的安大输油管道。有资料显示,国内早在中苏关系缓和的当年,就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却是不知这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经济目的。

历史上记载的是尤科斯首先提出的管线设想,后来因为尤科斯的老板、那个传奇人物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而夭折,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才有重启的希望。问题是,所谓的安大线,究竟是不是霍多尔科夫斯基首先提出来的,这一点无法考究。

如果在此之前国内曾有人表露过这个意思,继而被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个鬼精鬼精的人获悉,两相迎合,却是可以成立的。获得了油田之后,霍多尔科夫斯基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从这一点看,是很有可能的。

换言之,如果传言是真的,那么此时中石油的老总出现在代表团里,显然不是来喝伏特加这么简单的。

且不管猜测是否正确,在这个苏联即将要完蛋的时刻,李路显然不会看着詹成辉带着这些人去给毛子送钱的。

和戈尔巴乔夫做生意,这个蛋扯得有些厉害了。

当然,这是在李路以及一部分有远见的人眼中。在很大一部分人眼里,苏联解体是一个笑话,是希望搞垮红色世界的西方帝国主义撒布的谣言。甚至,这种观点在国内高层有些很可观的市场,尤其是元老们那里。

多么强大需要数亿人民仰望的红色帝国,华夏人民设想过美帝国主义在红色铁流下瑟瑟发抖举起双手,独独没有想过那面镰刀锤子旗帜会有消失的一天。

这需要多么强悍的想象力?

按下这个话头不说,且说此时双方的对峙中,詹成辉非常的怒——区区一个警卫组长居然阻止他们外出,这有些出乎他的想象了。他不认识李路,在参赞的介绍中了解到李路是使馆安全保卫工作的负责人。在这段特殊时期负责使馆以及使馆人员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