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3章 708工程(2/3)

因为这些,华夏航空业失去了三十年的时间,同时也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二十一世纪的华夏商用飞机研发水平甚至比不上七十年代!

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却又残酷无比的事实。

一个arj项目从2000年到2013年,搞了十三年,数次推迟交付,就这么一个支线客机一年一年地往后退,就是整不出来。由此可见,二十一世纪的华夏的商用飞机研制能力弱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

如果让大家知道,arj的研制团队就是当年运10的底子,那么大家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制约华夏飞机工业发展的三大因素是航空发动机、材料和机载配套设备。这三大方面后世的华夏是一塌糊涂,甚至不如现在!arj的机体材料和发动机都是进口的,华夏自己已经生产不了了。

可是谁又知道,运10工程把发动机包括在内,都上了配套项目。与普惠公司涡扇发动机jt3d-7性能相当的915发动机,已经进行了1840个小时的地面试验,并且成功安装在波音707上做了飞行试验。

再比如和运10配套开发的机体材料lc4高强铝合金,与美帝总统尼克松专机上用的水平差不多——后世的军机都在使用。

就系统部件而言,运10的起落架用的是上海自己设计制造的,包括abs系统。航电、电器系统、机械系统,都是国内配套。

当制造915发动机的工厂转而为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生产汽车配件,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走了二三十年,后世的华夏甚至连原来的水平都没有,又该作何感想呢?

运10的下马,夭折掉的不是首架国产大飞机,而是整个国家的飞机制造水平。

种种原因,谁也说不通透说不清楚,或许,答案只能在最高统帅部档案室里找到。

现在是1988年,距离运10停飞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关世山忽然跟自己提起这个痛心的事情,出于什么目的呢?

不过一想到运10,李路就后悔当时自己为什么不重生到1985以前去,那样的话……

他收起了这些无意义的幻想,轻轻叹了口气,“关叔,我看过一些关于708工程的资料记录,我觉得这是我国飞机制造工业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损失。”

关世山微微点点头,不无感叹地讲道,“各种因素,加上国力薄弱,同时研发的运7、运8都困难重重……运10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在于它所带动的一系列的配套研发项目。”

李路顿时对关世山刮目相看,这个管理着空军装备的副局长意识很朝前。

“是的,运10成功,就意味着我们的飞机制造工业成功。往后,我们将会站在一个很好的技术积累上进行下一代飞机的研制。失去运10,就要重新开始。就目前来看,重新开始恐怕遥遥无期。”

事实上华夏直到12年后才开始立项arj,再几年后才立项大飞机。那个时候,运10所打下的基础早就崩塌消失了,华夏也失去了最宝贵的二十多年。

关世山明白李路的意思,航空部门因为各种因素,放弃了引进技术改进运10,作为运10的试制基地,上海飞机制造厂转而组装生产麦道公司的md-8090系列客机。当时就埋下了运10下马的引线,五年后,以一笔区区3000万的油料费被财政部否决为标识,运10被永远留在了地面。

或许会有人问,关世山是军队的人,那么关心商用飞机做什么?有这个疑问的人就外行了。军用运输机、预警机、反潜机等等,那些不是从商用飞机发展过来或者大量使用商用飞机制造技术?

美帝那些大名鼎鼎的预警机、反潜机甚至直接就采用商用飞机作为平台。

运10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