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掰之看不见的家人(1/3)
石柱小岛上,再度神采异呈的时候,已经是盛会的最后一日了。南崖观诸仙的坐席上升起了一团白云,悠然的飘到小岛的中央,缓缓的落下。片刻,云开雾散,一位鹤发童颜,白须飘飘,一团素净的老者就矗立在大家的眼前。
只见他轻摆拂尘,就开了仙口:
——这说来,我们道家的智慧是要高于常人的。虽然同是人身,当大家还沉湎在声、色、财、气里伤身劳神的时候,我们就一心一意的在利用天地间的精华为我们身体的延年益寿服务了。
当然,这里说的人,只是一般的人,智商很高的人还有很多的。人往高处走,内心深处,都还是有一颗想上进的愿望的,只是常常被七情六欲所干扰,打断罢了。向上之心不仅是人人皆有,而是连草木均不能例外。话说早年间,这江阳,麦乡就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话说一个姓徐的人家,单门独户的住在一片小山凹里。生活的到也安逸,只是生活上有时会有些不便。
比如,那时把原粮加工成面粉,都是用大石磨来磨的。支起一盘大石磨,需要占用单独一间屋子,还要再喂上一头驴,用来拉磨,代价可以说是不小。又是几天才用一次,所以,他家就因陋就简的改用小磨,省下了这笔开销。但是小磨不仅加工出来的面粉质量差,而且也要人来拐,也挺累人,费时误工的。
说到小磨,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恐怕大都没见过了,只好啰嗦几句,介绍一下:小磨和大磨一样,都是由上好的大石雕琢而成,制作过程——俗称叫做洗磨。加工石磨的,就叫洗一盘大磨,或是洗一盘小磨。从这带有修饰性的加工名称里,就可以想象出,奇形怪状的大石头,等变成石磨后,就已经是很漂亮了!
它们标准的象两片,圆药片一样叠摞在一起。两层的接触面满布着有规律、美丽的齿,中间有个小脐,将上下两片固定住,使它们错不开,又可以灵活的转动。大磨上片的顶上内园里有两个下粮食的孔洞,习惯称其为磨眼。而小磨就只有一个孔了。两种磨的厚度差不多,就是小磨的面积要小的多罢了。
小磨支起来使用也简单:找一个碗粗的三四尺长的三角树岔,在下面安上三条退。在上面的中间部位安上三个固定磨盘的小桩就可以使用了。哦!对了,小磨的上片,的腰间,还要打个浅洞,留装磨耳,就是一块一寸来厚的,五寸来长的扁木片,靠外头凿出一寸多直经的圆孔。
现在就该介绍本故事的主角了,它们就是磨担子和磨撑子。磨担子是用一根四尺多长,后面带一个尺把几寸长小岔的可把粗一点的树棍做成,前头垂直在下面按一个上粗下细的横木。好插进磨耳的孔里把磨推转,而磨担子又可以顺利的从磨的上面,让开磨身。后面平行的两个小岔等长的安在一个一二尺长的横担上,好让人双手抓住两端用力的推拉。磨撑子简单。就是一根齐胸高的小棍,上面有一点小岔就行了,好顶住磨担子,让它好平稳的工作。啰嗦完了,就该正式让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登场了:
再说这家人,他们从田里收获上来的粮食,当然都得要先经小磨加工一下,才能上锅再变成充饥的食物。所以,几乎是每天的凌晨,都会从这家人的屋里,传出:‘呼呼隆隆’的拐磨声。而且这声音一响就持续了不知道多少年。房上的草都换了几次了。拐磨的人也是一换再换。石磨,摩薄了,又换了新的,只有这副磨担子和磨撑还依然再用,当然已是实实在在的老古董了。磨撑子已经见矮了,上面的岔口,已被磨凹的很深了而且异常的光滑明亮。磨担子哪,人手握的地方和磨撑子接触的地方,还有和磨耳朵接触的地方,都磨得光亮照人。
话说这东西一上了年头,可就有了灵性了。后来在这家人全部外出,家里没人的时候,空屋里仍然还会传出:‘呼呼隆隆’的拐磨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