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三国大战 第九十二章 分派任务(1/3)

第一百五十四章分派任务

经过了一日的商议,终极刘备决定,采用薛冰的战略打算,主攻雍凉,次取豫州。战略方向断定了下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这个战略方向来做前期的筹备工作。

按照薛冰的战略,这个打算若真想要成功实行,那么其中有几点需要在正式动兵之前就做好筹备。

第一点,就是长安的内应问题。为此,刘备调遣了最擅长暗躲,隐匿,损坏的飞羽军履行这个任务。

而这个任务则从即日起开端履行,尽量将时间拖的久些,给那一百名飞羽军士兵足够的时间履行这个任务。

而第二点,就是立即派使者前往东吴,共同商议进兵之事。毕竟在薛冰的这个战略中,东吴起到的作用已经不再局限于分担己方的累赘,牵扯曹操的东线部队这般简略。

还需要在必要的时候与荆州的关羽军互相合作,共同向一个军事目标发起围攻。

不过,其中到后期共同举兵进攻豫州的打算决不能让东吴现在就知道。若叫东吴知道了这一步举动,那么东吴那很多才俊定会猜出刘备的意图。

那时,极轻易造成同盟决裂。毕竟,孙权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刘备瞬间就变的强势无比。

至于到了后期,薛冰的这些安排已经初见雏形之时,东吴的谋士就算看出了他的打算,那时也没有太多的措施来禁止了。就算拖后腿,所能造成的迫害也没有那么大。

这么一来,使者的人选就要好好考虑一番。即要说动东吴出兵,同时还要让东吴的行军意图尽量符合薛冰的战略方向。

同时又不能泄漏出太多战略意图,否则引起东吴的警觉,那就适得其反了。

对于人选的问题,诸葛亮向刘备推荐了李恢。此人曾说服马超投奔了刘备。其口才确是极佳。

而刘备也对此人印象颇深,立即便准了诸葛亮之请,待一切计议得当,便着李恢前来,另行吩咐一番。

第三点,这却是筹备使人通知荆州关羽时忽然想到地。以薛冰的意思,关羽雄师需要尽快的逼到宛城一线,然后分少部兵马轻骑急进。偷袭青泥隘口。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襄阳西北,直奔宛城的这条路上,还有曹仁守把的樊城。这么一来,荆州这路军就需要先夺下樊城,才干进行下一步的军事举动。

对此,薛冰提议,荆州兵马提前出发。尽快的取下樊城,以呼应川中雄师的军事举动,尽快地完成蓝本计议好的战略安排。

这三点商议必定,接下来就是各路人马的具体职务分配。现下刘备军的部队构成已经与先前大不雷同。大部分的将领在平时都没有固定的工作往做,而是进行岗位调换制。

一般是雷同的工作做了数月。就会进行调换,也许会往做其他的工作。除了一些长期驻守在重要关隘地将领不轻易调动外,川中的武将们是经常往返调动的。

因此,需要尽早的决定出兵时会有那些人随军出征。同时这些人要负责些什么。否则临到出征时再安排,极轻易涌现内部混乱的情况。

川中雄师不必考虑,刘备已经打定了主意要亲身领兵。此路军地主帅自然轮不到他人来争。

而随军而行者,两大智囊自然不能齐齐而出,刘备筹备引庞统随军,留诸葛亮坐镇成都,总领后方,以防万一。若涌现任何突发状态。诸葛亮有权利自行决断。

至于此路军随军将领,立即便能断定的人选是后将军马超马孟起。

此时马超引雄师屯扎于祁山大道之上,却是当初作出北伐之态后,一直未曾回来,此时倒也不用回了,只须持续留守此除,待刘备引雄师至,一齐兵出祁山便可。而且有马超在。

西北羌民定看风而降。还可免却诸多战祸,实无不带其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