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1330:您说的不是吃的大黄鱼吧(4更)(2/2)

只想听自己愿意听的:

“你说的对,万一仲易自己就找回来了,我就是这样想,所以一直守着那房子,仲易他出国的时候,就是从那房子里走的。”

所以二七广场的小楼能送给夏晓兰,她住的那套房子还不行,这是于奶奶的执着。

夏晓兰又顺着于奶奶说了几句。

从于奶奶那里要走了徐仲易和崔意如的一张照片,还有于奶奶孙子徐长乐出生时,一家五口去相馆拍的全家福。

那时候于奶奶估计才四十多岁,背挺的直,眼神很精神,从照片上看脸型圆润,和现在判若两人、

“您年轻时可真好看。”

于奶奶哼了一声,不太爱听夏晓兰的马屁:“就这?都已经是过苦日子的时候了!”

她年轻时候,于家在商都是“于半城”,那才真叫鲜衣怒马。

那时候她手里握着家人留下的黄金和古董,在国内也不敢用,一家人日子其实过得紧巴巴的。但全家人能呆在一起,就算从锦衣玉食到粗茶淡饭,那也是幸福。

于奶奶不后悔听到风声把儿子一家提前弄出国,于家成分不好,她丈夫徐家成分也不好,还有儿媳妇崔意如,能让女儿学多年钢琴的家庭,能有什么好成分?

留下来,全是被批斗的对象。

她的小孙子白白嫩嫩才刚过完5岁的生日,留在国内可能也挨不过。

出国至少是个希望,也就路上遭点罪……于奶奶也没想到,那场动荡会持续那么多年,国外和国内的音讯全部中断。

夏晓兰把马屁拍到了马屁股上,赶紧说正事:“那您还记得徐叔当年带走了那些古董吗?如果他们从旧金山搬走了,那些卖掉的古董,可能至今仍在美国一些藏家手里流转,或许还能从这方面下手查一查。”

这倒是一个方法。

那时候谁也不会给古董拍照片,于奶奶只能凭着记忆,给夏晓兰写了个单子,上面是徐仲易带走了哪些东西,东西长什么样,是哪个朝代的,又有什么款式等等。

“他们要出国,带不走大件,就这些东西还算小巧值钱。除了这些,只有一箱大黄鱼……唉,也不知道仲易一家在国外吃了多少苦!”

夏晓兰眨眨眼,“您说的不是吃的大黄鱼是吧?”

吃什么苦啊!

一箱大黄鱼啊!

一条‘大黄鱼’是指十两黄金,一箱得有多重?####晚安,明天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