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一节 调查(一)(2/3)

,不必让元老作陪。

林子琪听她这么说,一时也摸不清她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便排了社会科科长林铭来陪同。

佛山天下名镇,烟火万家,百货骈集,郑明姜来出差自然也会顺便玩一玩,搞搞与民同乐的调调。

“旌善,别光顾着自己玩,记得给小虢买点东西。”

“惠文老说我乱花首长的钱,什么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什么寸丝千命,匙饭百鞭之类的。”

“他就是嘴上这么说,你买回去了,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林铭满腹狐疑,这来得女元老说是检查医药卫生情况,却好像对此完全不在意似的,只在佛山街头巷尾乱逛,又去了不少本地的名胜古迹。买东西更是毫无节制,看到什么都买。没两天招待所走廊里就塞满了各处店铺送来的货色。

总算到了第二天,郑元老宣布要把本地的药铺、医馆都逛一逛。

“我是私行察访,你不用搞太大的阵仗。我进去了和他们聊聊,看看情况就是。”郑明姜指示道,“对了,你们这里有公办医疗机构吗?”

“有一個医务室,专门为归化民干部和元老服务的,不对外。”

“用得药呢?”

“是省港总医院分配下来的,”林铭说,“大夫和护士也是。”

郑明姜明白了,这个卫生所其实就是省港总医院的派出机构,用药走得也相同的口子,这个医务室没什么东西可挖的。。

“本地药店和医铺多吗?”

“多,多。”林铭连连点头,受惠于这里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本地人口众多,作为岭南成药之乡,这里光是大中型生药铺就有十一家,小药铺、固定药摊足足有五十多家。

“我们都去走一圈。”

郑明姜先去了和元老院有业务关系的杨润开堂。这是佛山目前最大的生药铺。自然他能做到最大,与元老院的合作密不可分。润世堂的多种特效中成药在广东的总代就是杨润开堂。

她知道这里做的是正经买卖,不大可能和坑蒙拐骗的炉石散扯上关系,白白毁掉几辈子攒下来的商业信誉。而且这里本身就不经营抗生素类药物,也不会是抗生素流散的源头。但是她长期待在临高,和土著打交道的次数屈指可数,很想切实的体会下本时空下传统大药铺的风采。

元老到店,自然立刻惊动了掌柜伙计,郑明姜叫住了要去禀告东家过来的掌柜,说自己只是随便看看,不要惊动店东,又问起了本地的炉石散的事情。

“这药市面上的确有!”掌柜的说道,“两年多前就有了,只是最初十分稀少,近来才多了起来。”

看来自己的推测没错,这生意源远流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然也不会衍生出那么多的版本来。

“有用吗?”

“若说没用,骗人的,那倒也不是。”掌柜的说,“有时候,却有奇效。一剂便能救人性命;有时却毫无效果。说道配伍,又是含混不清,用得药倒是不少。左不过是江湖游医配伍的‘顶药’。”

江湖游医固然是个贬称,但是历史上他们各有自己的独门秘方的特效药物,往往对一两种疾病或者外伤有奇效,以此作为号召。

显然,杨润开堂的掌柜伙计早就分析过炉石散的成分。

“这个药你们有卖过吗?”

“瞧您说得,我们东家做的是正经买卖,没有那些江湖游医用来骗人的东西,先不说这钱赚的昧良心,人家可等着瞧病呢,你治不了就说治不了,何苦来卖假药耽误人家,这种缺德事干多了要遭报应的。”掌柜一番慢条斯理,却又满是“天理人情”的言辞,充分地体现了他的职业特色。

“贵店果然是诚信老铺。”郑明姜觉得自己的判断应该没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