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十节 中西古今合璧的双桅帆船(一)(3/3)

伤害它的强度,费了吴旷明大量的脑细胞,幸亏有了锅炉,才使得这一工艺变得快捷有效。

所有的肋材被安装的非常紧凑,而且在船的中间部分和靠近桅杆的地方是双层的--这这里会受到巨大的应变力作用。沉重的厚压板水平排列在肋材的内侧,支撑住甲板梁的两端。桅杆孔有加固板,用的是结实的檀木,垂直插穿插在甲板梁之间,用螺栓紧固,用来支撑桅杆,而桅杆的根部则竖立在内龙骨之上。这个框架进一步与大梁梁后的直立肋材、穿梁肋材及梁后水平肋材夹固在一起。

建造过程中,船体四周搭起脚手架用来方便船匠施工,外壳的板用螺栓固定在船肋材上,为了防止漏水,用大量的木棉作为填絮――这种天然纤维几乎不进水,浮力很大。所有的接缝都按照中国式的捻缝方式,用桐油、麻丝和蛎壳灰混合的填料密封。船只内外船壳还涂抹了一层木焦油。

船的内部结构按照中国船的结构,安装了水密舱隔间――既然这船不是作为战舰制造的,没打算装备多少火炮,全通式的下甲板就没有必要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